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促进信贷总量增长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3:21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表示,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其中,“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信贷投向的普遍关注。

  央行有关负责人上周曾表示,近期将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再追加贷款1000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鼓励商业银行对年底前1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超过4万亿元。然而,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有效控制过剩产能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毕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外部需求剧减导致出口持续疲软,由此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拉动内需成为弥补外需下降的关键。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通过出口导向的政策,就和世界金融体系联系在一起了。这种增长方式带给我们很多好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经济体系里也有表现。”

  中国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吴敬琏表示,短期对策是通过较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并与各国通力合作,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长期对策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实上,此次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带来冲击伊始,就有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危机"危"中蕴含"机",应对危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冲破阻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国内经济转型的契机。

  专家认为,财政政策可引导结构调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货币政策重在调节总量,同样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未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抓住"危"中之"机",尽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逐步加大对灾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这个层面来说,货币政策在未来的运用上还应具备更全面、更长远的视野,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艺术性。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表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保有压"以及不搞"一刀切"等都应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题中之意,货币政策的使用应着力于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为今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作铺垫,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采取差异化政策,区别对待相关产业,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也认为,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在从总量上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需注意与产业政策相适应,通过产业政策实现在结构上对某些重点行业和区域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加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则表示,经济下行实际上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好时期,当前扩大投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前期坚持的产业政策调整"不可前功尽弃","两高一资"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能支持,而应着重支持农业、环保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力度。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了银行不少空间,而"有保有压"的方针还需要银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落实。

  事实上,在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促进总量平衡的同时,我们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高耗能行业的贷款增速明显回落,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不断增多。"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宏观调控措施时经常强调的8个字。业内人士指出"保"就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支持有效益的增长、支持解决民生、支持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压"就是坚决把那些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特别是资源消耗高、污染重"两高一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控制下来,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唯此,才能在拉动内需的同时,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夯实基础,有效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后劲。

  因此,此次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将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协调运用各项政策工具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信贷的合理需求;指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的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继续扩大信贷投放。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