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桥头纽扣市场是如何兴起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0:13  中国经济时报

  ■温州民营经济口述实录(七)

  ■原全国人大代表、桥头纽扣市 场个体协会会长王碎奶口述

  ■本报记者 汪海宝 李丹阳

   叶瑜 采访整理

   桥头,只是温州永嘉一个山区小镇。二十几年前,这里成了东方最大纽扣市场。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纽扣向这里汇聚,于是,桥头纽扣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全、样式最新。

   从桥头销售出去的纽扣最高时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桥头因此被誉为东方的布鲁塞尔。这个中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还催生了大批纽扣作坊和生产企业,桥头因此转变为中国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

   专业市场和民营企业,成了推动温州模式不断走向全国的两个轮子。可以说,桥头纽扣市场的兴起,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典范。在80年代,温州除了桥头纽扣市场之外,还有柳市电器市场、仙降塑革鞋市场、萧江塑料编织袋市场等十大全国专业市场。

   如今,这些有形市场随着销售网络扩大、信息化普及逐渐式微,但专业市场无意中的启动、规范、发展,带动经济、社会、观念的一系列变化,便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那段精彩而传奇的记忆。

  起步

   我是桥头人,一个农村妇女,看着桥头纽扣市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我们这一辈温州人都是受苦过来的。改革开放前,土地贫瘠的温州可以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桥头就更不用说了,是个山坳坳里的穷地方。每家只有那么三分地,一年到头,累趴下还吃不饱肚子。那时候什么都是以大队为单位。除了种田以外,我们生产队里还有队办企业,做塑料编织、压皮等,补贴点收入,但也是很有限。

   纽扣生意在1981年后开始起步。最先做的是叶开林、叶开春两兄弟。他们两个原本在外面弹棉花,那年从江西买回了一批处理纽扣、一些塑料编织花和表带,就在镇里的一座桥上摆了个摊,做起了小买卖,生意很红火。这条桥当时算是镇上最有人气的地方,老市场就沿着桥发展起来了。

   1981年的时候,虽然已经提出改革开放,但是物资供应还是管得很紧。物资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占有,价格也是国营百货商店里定的一口价,个人没有办法拿到比国营商店低的价格。桥头老市场上这些低价纽扣从哪里来呢?那时候,一个国营工厂生产出产品后,首先是由一级站、二级站拿去,再通过供销社批发。质量列为一等二等的产品出去之后,那些三等、次品就压在仓库里没有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说以前产品的质量好,一块手表可以戴几十年。

   我们桥头人,脑袋比较灵活,看到叶家兄弟带回来的机会,有些人就跟着跑去当供销员了。一个带着一个,由两个人发展到四十二户人家。我也在早期这一批里。再后来,发展到两百多家。当时在家只要没事情了,就出去跑供销。所有的纽扣都是从外面进过来。那时候也不管什么厂的,只要打听到有纽扣卖就过去拿货。我还记得,那时候温州没有火车站,进出货物都要到金华火车站。火车站工作人员就弄不懂,为什么邮过来是纽扣,邮出去还是纽扣。我们跟这些国有或集体厂家买卖做久了,全国各地的供销社也知道有个桥头。他们开始到桥头进货了。这个纽扣市场发展得很快。那时候永嘉县名气不响,反而桥头镇名气很大。我们去北京开会,说起来桥头这个地名大家都知道。(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