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要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00:06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包月阳

   本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出手之快、出拳之重,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人的预料。一位接近决策的学者和我谈及此事,称“决策走在了研究前边”。

   显然,自9月中旬美国金融危机恶化以来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于是,宏观调控政策调转了方向。

   十天来,市场对宏观政策转向给予了积极响应。国内外舆论的评价也多是正面的。有意思的是,少量质疑性和担忧性的评论基本来自国内。这些质疑和担忧集中于三个可能上:可能使结构调整半途而废,可能造成政绩工程之类的投资低效率,可能埋下未来通货膨胀的隐患,等等。

   这些质疑和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却忽略了近期和远期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差别。当前的中国经济就像一辆在陡坡上出现溜车的汽车,当务之急是猛轰油门止住下滑,迅速进入缓坡路段,待走出险境后再图平稳运行以节省燃油。如果因争论不休而犹豫不决,将错失挽救经济的良机,前景危殆。一位前辈宏观经济专家和我通电话讨论当前经济形势时特别提醒,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要正视国情,克服书生气。

   综合近几天与一些专家学者交流的收获,我想帮助尊敬的读者梳理一下经济形势以及相关舆论,简述几个要点:

   要点之一,美国金融危机恶化的程度和影响深度比最初想像的猛烈得多,有必要重新估计。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对外经济专家的话说,其严重程度之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西方经济本来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现在雪上加霜,将快速下行。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已经陆续陷入衰退,预计本轮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持续的时间会超过一般的经济周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市场占我国出口的比重合计超过60%,他们同时陷入衰退必然大幅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我国出口将急剧减少,明年增长速度很可能在一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

   要点之二,经济增长回落过猛,通货紧缩迹象已经出现。从第三季度GDP增幅、工业生产增幅、发电量、9至10月份消费物价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几个指标看,经济增长在迅速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速明显放慢,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比去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而今年的物价涨幅远高于去年。企业景气状况也是明显回落,困难企业、关停企业大面积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宽货币、防通货紧缩理所当然,再谈长期防通胀至少也是离题太远。

   要点之三,我国经济虽不能独善其身,却有可能最快走出低谷。目前舆论也有另一类担忧:担忧4万亿资金难以及时到位,或者无法大部分抵消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从各地近两周的动作看,投资拉动“预备动力”十分充沛,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启动。我上周末去烟台,得知这个市已上报了500亿元的建设项目,都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早就做好前期工作、一直想上而没机会上的项目。相信其他地区也有许多类似的预备项目。事实上,地方政府对于经济滑坡的风险体会更深,紧迫感更强,各地的合力应该远大于4万亿本身的效应。因此,明年GDP增幅“保八争九”应该很有希望。如果世界经济形势不继续恶化,后年我国的情况应该再好转一些,然后逐步走出低谷。

  要点之四,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不会出大问题。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先生所言,中国经济仍处黄金战略机遇期。至少10年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因为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高端产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中国内需市场特别是消费市场还会保持高需求状态。有这样一个坚实的长期背景,经济的短期波动也不易演化为大问题。有学者前不久说过,只要政策不出现大的失误,中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为零。我赞同这个判断。鉴于宏观政策的迅速转向,可以进一步说,中国经济进入7%以下低增长的可能性也不大。

   基于以上判断,当前的关键是稳住局势,恢复信心,一些短期的反周期措施当用则用,不能顾忌太多。比如房地产市场,虽然房价畸高人所共知,但交易萎缩和购房者持币观望恶性循环下去,最终会引致银行体系的风险,对市场中的各方都不利。因此,要想办法刺激房地产需求(主要是普通住房需求)。对于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救助更应全力以赴,不能再做政策逼外贸企业退出国际市场的事,而应反向操作,帮助企业守住辛辛苦苦打出的市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