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谷秀军
进入11月以来,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又回落了0.6个百分点。此前一天公布的10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中国物价形势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CPI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从8.7%的近年来最高点回落到4.0%;PPI涨幅从10.1%回落到6.6%。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中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就,CPI涨幅将进一步回落。这为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显而易见,当前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也为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各级政府部门落实中央扩内需促发展十项措施的要求。央行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也就是在11月10日,央行召开行长办公会,提出了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等五项措施。
与此同时,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11月11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了500亿元资金,创下半年单次公开市场操作释放资金量最大纪录。而在此前,央行为加强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已决定隔周发行1年期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我们知道,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开市场也将首当其冲成为央行放松银行体系流动性,营造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的重要渠道。
在目前的形势下,人们十分关注货币政策在下一阶段会采取何种方式。央行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许多分析人士也认为,不断下行的CPI不但能给管理部门更多空间以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引入市场期待已久的能源、公用事业和资源行业价格改革。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数据显示出了经济增速在放缓、企业投资不活跃的迹象。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使用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他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利率还有下调的空间,未来继续降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则认为,未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要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不能一味地降息。
不过,有专家特别指出,“适度宽松”是强调信贷放松的规模,而不是全面放松,要有保有压、有所选择,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毋庸置疑,在这次金融危机不断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适时重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但会带动整体经济从下行通道中走出来,而且对于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