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业证券的分析师指出,在目前航空业不景气的寒冬中,航空公司如果不愿意退场,那么除了争取政府补贴,市场化的解决之道只能是进行行业整合
对于目前航空业的“寒冬”,申银万国在其航空业半年报的分析报告中曾预计,下半年航空行业可能存在的机会在于,一是出于保障航空公司正常运转的需要,国家可能会对部分高负债公司进行注资;二是行业整合可能会加快。
在下半年已经过去的几个月中,这两个“机会”的确都已经出现,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注资梦终圆
昨天,本报已报道,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基本批准了向东航集团和南航集团注资的申请,年底前两家公司有望各获得30亿元的注资。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此次拟定了一批可以获得注资的央企名单,其中就包括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东航集团和南航集团,而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几批次的注资名单酝酿。
事实上,向国家提出注资申请的并不只是东航和南航,三大国有航空集团的另一家中航集团同样向国家申请要求注资,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中航集团的注资申请有望在第二批注资名单中落实。
在2002年中国的民航业进行了大重组,在原有9家航空公司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和南航集团这三大国有集团后,航空业曾经历经整合初期的负债累累(当时,要求东航和南航加以重组的西北航空和北方航空都是亏损的,只有国航的重组资产较好),以及SARS时期的需求低迷,但始终没有获得过政府的注资。
早在2006年时,由于燃油成本不断上升,国有航空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当时,东方航空报亏27.8亿元,南方航空因为汇兑收益勉强盈利1.18亿元,只有运营相对较好的中国国航获得30亿元的盈利。
在2007年初,市场曾经盛传国家将对因高负债率和高油价而举步维艰的国有航空公司注资,连注资的具体方案都已经“有板有眼”,称政府可能向国航、东航和南航注入人民币160亿元。其中,向3家集团公司各注入30亿元以补充资本金;向东方航空集团再注入34亿元,用于偿还该集团当初组建时承接的原西北航空公司的债务;向南方航空集团再注入36亿元,用于偿还该集团承接的原北方航空公司的债务。
不过,这一注资方案最终未能获批实行,一位国有航空公司的高层透露,当时三大航空公司的确已经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注资,不过到了2007年油价开始有所回落,另外当时还充斥着国有航空“三合二”或者“三合一”的多个整合方案,政府注资就没有得到落实。
事实上早在去年东航要引进新加坡航空作为战略投资者时,同时对东航集团增发的方式也是寻求政府注资的一个途径,但这一方案由于未获股东大会通过而搁浅至今。而今年年初,南航董事长刘绍勇又建议政府借鉴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撇账和大规模注资的做法,加快对国有航空集团的资本金注入。
如今,长达三年的注资要求终获批准,也意味着国内航空公司目前的处境已经劣于此前的任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