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救市政策显现威力 机构预测下周上攻2000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0:17  华夏时报

  本期采访 本报记者 郑桂兰 李 叶

  多方>>>>>

  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唐永刚:

   下周市场将考验60日中线即2050点,如果大盘冲上2050点,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将会是2300点,阶段性的反弹还将延续。本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使得投资人的信心得以逐渐恢复。预计接下来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加大,各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也将出台相应的刺激经济发展政策,所以投资者对于近期发布的一些负面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必过分在意。目前主要的收益板块是基础设施板块,尤其是钢铁水泥等出现了很大的涨幅,预期下周这些本周涨幅过高的个股涨幅将会趋小,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以及南车等板块,如果行情转暖,券商股板块的业务量也会加大。

  中原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刘舒:

   本周市场的上涨趋势已经确立,热点也有了一定的持续性,但是后续还会有一定的反复。前期在1600-1700点之间,整体估值已经过低,反弹可能延续一段时间。目前,建议投资者找一些业绩比较好的绩优股,比如中国远洋、中牧股份、紫金矿业等趋稳的个股。此外,投资者要有预期地博弈,本周基建股的涨势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提醒投资者注意政策所覆盖的股票会冲高回落,进行调整。后续还是要看国家政策以及外围股市的影响,可适当关注银行、保险和券商等对股市企稳止跌有重大作用的板块。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慧琴:

   下周市场很可能要冲击2000点,但是2000点之上投资者要注意把握好投资节奏。目前从成交回报上来看保险资金12日开始卖了涨得最多的工程建筑,转而投向电网设备,游资还是主攻水泥以及西气东输的受益板块。本次是政府的第三次救市,旨在把股指维持在1600-1700点之间。由于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政府的信用有些悬空,目前政府是通过救实体经济使得市场的信心恢复乐观。下周,工程建筑板块可能有个回调,但是水泥仍然是最具潜力的,而新农村、新医疗、新能源和新设备板块值得关注。此外,关注估值较低的航运和纸业板块。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

   本周大盘大幅度反弹,此次市场行情与政府紧急启动经济的政策有关。我国目前已经明确表明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本周外国股市也在下跌,但是A股反而逆国际市场而动,走出了自己的上涨行情,没有受到外围股市的影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政府拉动经济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目前来看,股市进入了一个反弹周期,6124点的历史高点应该被投资者淡忘,而1664点的阶段低点应被永记。

  金百灵投资首席分析师秦洪:

   目前来看,本周的上涨还是与前两次反弹不相同,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不再那么悲观,心态转变很多,也必将支持此次反弹持续下去。下周行情应该比较乐观,4万亿政府投资对稳定经济的作用还是被市场看好,预计能够继续反弹。

  国元证券首席分析师康洪涛:

   本周股市的反弹相比于海外市场可谓走得非常亮丽,从长期来看,外围市场对A股投资信心的影响会越来越淡化,国内市场的走势还是依赖国内情况。上周末财政部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直接推动了股市的反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政策本身有多么神奇,而是前期很多政策逐渐累加在这一时点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此次反弹的量能也与上次反弹不同,呈现出阶梯式放量的特点,也表示投资者的信心在转变,会形成一个向上的惯能,水泥、钢铁领涨了此番反弹。但11月中旬的大小非减持仍然给市场造成压力,会加剧市场的震荡性。预计下周的前半周仍然延续冲高走势,下半周会有震荡。但总体来看,股市将在震荡中寻求上升,出现高位震荡走势。市场会在95日均线和60日均线之间震荡,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垃圾股以期重组的实现,或者紧跟政策收益型行业投资,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还可以静待股价上涨。

  空方>>>>>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

   下周大盘指数会冲高回落,前期涨幅太大需要有一个消化过程,到达60日均线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热点板块还会继续持续,譬如钢铁、铁路、水泥等基建板块,但是热点板块的持续也面临着冲高回落的风险。短期的政策面上可能还会有降息等政策出台,但这些整体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持平方>>>>>

  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刘佳章:

   虽然此轮反弹与“9·19”时期有所不同,是在一个脱离国际资本市场走势下产生的,但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资本市场不能持续转好,对下周已经连续反弹股指会形成一些压力,而周末降息的预期能否实现,对于下周的走势也比较重要,另一方面,从市场热点来看,领涨的水泥板块已经短期涨幅过大,故此,市场也需要一个新的热点板块来领涨。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