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万亿内需逻辑 一个微观运行通道解读(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23:5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终政府还是出手拯救了重庆城投,临时注入2亿元的资金,重庆城投在拿到这笔资金后,在银行做了一个“存一贷三”,也就是说,把2亿元存为5年的定期存款,银行再贷给重庆城投6亿元,在这样一个运作下,终于兑付4亿元的债券。

  “不稳定事件”得到解决。

  随后当地国资先是剥离了重庆城投13亿元不良资产,再追加30亿元的有效资产,同时把城市中的各种路桥、存量资产统统划给重庆城投,使它增加了二三十亿资产。就是这些路桥资产,此后每年都给重庆城投带来一笔不断增长的收入,2007年,路桥收费达7.5亿元。

  此外当地国资又划了10000亩土地给重庆城投,当时市值为20亿。此后,政府赋予了重庆城投土地储备的职能,这成为重庆城投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2007年,重庆城投挂牌出让土地13宗,出让总面积1348亩,出让综合价金19.39亿元。此外,还与客户签订出让意向协议6宗,拟出让面积3055亩,拟出让地块保底价35亿元。

  这两大资产腾挪手段使重庆城投走上正轨。

  最新的情况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7年末,重庆城投总资产437亿元,所有者权益175亿元,资产负债率60.05%。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净利润5.1亿元。

  资产、经营的好转让重庆城投的信用从“冰点”开始回升。2002年,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特批的帮助下,重庆城投发债15亿元,2006年,重庆城投再次发行20亿元债券。

  7桥1隧13路之战

  黄奇帆大手笔改组重庆城投,是希望把它派上大用场。

  由于两江分割,交通不便、阻碍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鼓励不同的主体修建了7桥1隧13路,不同的主体就采取了不同的收费策略。有形的两江分割可以阻碍经济发展,不同主体造成的过多收费也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无形制约。

  重庆城投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回购,由政府买单,把路桥的债权、债务、收费权限等收回;二是租赁,收费年限、所有权的主体均不改变。

  7桥1隧13路单靠重庆城投依然无力解决。直到国家开发银行愿意出手援助重庆城投。

  2003年,重庆城投借助国家开发银行的30多亿元长期贷款,收购了其中部分路桥,余者则通过谈判达成了相关的租赁协议,最终让路桥统一年票制在重庆成为现实。

  华渝生介绍,贷款30亿元的判断依据路桥收费可以达到3亿元/年,并以此做依据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也就是以这个收益权做质押向开发银行贷款。

  在没有国家建设国债等拉动内需资金的特别支持下,城投开始了自我筹资之路。是为159亿元资金路线图。存量路桥大一统只是重庆城投的任务之一,黄奇帆还希望重庆城投为重庆修建更多的桥。

  信用逐渐回暖的重庆城投开始运用更为广泛的渠道融资。除了通过债券、贷款等有形的手段获取资金外,BOT(投资—建设—经营—移交)、BT(投资—建设—移交)等模式也是重庆城投获取资金的重要通道。在2004年,重庆城投甚至在一年之内有5座世界级大桥同时开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