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锋:西方企业产权主体制度不会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如何认识和看待欧美国家在遏制金融危机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我们将如何刺激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下行影响?《第一财经日报》于11月初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锋教授。

  《第一财经日报》: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出现事实上“国有化”局面?

  卢锋:面对可能引发严重经济萧条的严峻形势,美欧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罕见的干预市场措施,包括对一些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注资,导致政府成为这些金融机构大股东从而形成这些公司事实国有化局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彻底改变对企业产权主体结构的基本认识和制度安排,更不等于说应当改变我们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渐进式方法从单一公有制企业转向多元化企业结构的方针。事情本质是应对危机特殊措施导致政府被动变成有关金融机构大股东,实际上这些国家政府在实行这些紧急政策时就已宣布或承诺,一旦经济形势恢复正常,政府会出售相关股权使相关金融机构重回非国有产权的比较正常状态。

  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渐进改革过程逐步实行多元化企业产权制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根本利益。在目前经济面临结构急剧调整时期,尤其需要在坚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原则基础上,把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6条政策方针落到实处,为国民经济转向更加重视内需发展模式提供微观动力机制。

  《第一财经日报》:如何看待凯恩斯经济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意义?

  卢锋:凯恩斯经济理论作为20世纪经济学重大进展,在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必要条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政策措施在应对当时面临时代重大挑战性问题方面也有积极贡献。然而二战后一段时期伴随凯恩斯理论盛行,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也导致国有化企业经济效率低下,过度管制抑制微观活力,宏观领域通胀率居高不下以至于出现滞胀痼疾。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介绍一下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思想演变以及这些经济思想发挥的作用?

  卢锋: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经济学新理论活跃发展局面。新理论既包括强调经济现象微观行为基础和政府干预局限性的货币学派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也包括在拓宽分析方法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还包括在肯定宏观现象微观基础前提下坚持发展凯恩斯学派某些政策命题的新凯恩斯理论,因而把70~80年代经济学理论演变贴上新自由主义标签可能过于简化了。

  不过给定凯恩斯理论指导下政府干预过度的历史背景,此后主流经济理论和政策确实更多注重如何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和功能,并伴随在很多经济领域放松管制、扩大准入和鼓励竞争、非国有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财政和货币约束等方面趋势。

  这些经济理论和政策调整,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绩效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对推动90年代IT技术和产业革命也有积极贡献。当然任何理论和政策体系总会暴露出自身局限,因而需要依据时代演变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加以反思和创新。因此深入系统研究这次百年不遇金融危机发生的具体根源和背景,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冉学东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