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第七辩:民营社区医院逐利背后的公益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01: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编者按

  新医改讨论演绎出一种逻辑:国家要保障公众基本医疗权益,而社区卫生服务就是基本医疗,那么,政府要投资建设社区医疗机构。

  谁是社区医疗的最有效参与者?多数国家基本卫生服务以私人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如果过于强调政府直接投入举办社区医疗,将对社会资本产生“挤出效应”——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效率。

  医疗的公益性不等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所有的社区医疗机构应享受同样的待遇。

  ----------------------------------------------------------------------------

  “比较满意。”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大山子社区、70多岁的余大妈和家人轻舒一口气。

  余大妈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平时到北京协和医院看病。这次,余大妈坚持要到社区医院——普祥医院治疗。“服务、价格公道、离家近,关键是治疗水平也令人放心”。

  这所医院是一家社会资本参与举办的社区医疗机构,即民营的营利性社区医院。

  相比高端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具有更强的公益性,也就是不挣钱或微利。“大力发展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是新医改讨论和政策制定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争议在于,社区医院只能由政府直接举办?

  “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并非前进的阻碍,在有效监管下反而提升社区医疗效率。”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普祥医院院长阎衡秋称。

  民营涉足社区医疗

  普祥医院的前身是原电子工业部十一所职工医院转制后,一家定位高端医疗的私人医院(如挂号费500元),称作嘉福宝医院。但经营三年,门可罗雀。

  深处小区内部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发展高端医院,“与社区居民的需求无法对接”。

  酒仙桥地区是1950年代初期建立的电子行业聚集地,共有九个社区组成,人口密度比较大。该地区基本上都是电子行业的老职工宿舍,社区内的建筑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

  “居民们迫切需要社区卫生部门的便捷服务。” 阎衡秋分析,在这个区域内,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和其它一些老年性疾病比较常见。

  “接手”嘉福宝医院的投资者,将新医院定位为大山子社区医院,面向周边居民提供便捷而价格合理的服务。该医院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就医需求;疑难病和急重症及时转诊;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防疫项目;提供健康知识指导等。

  这所面积达3000平米、外观呈现欧式建筑样式的三层“小洋楼”,自此被改造为一个“五脏俱全”的社区医院,建立了相对齐全的内、外、妇儿、中医、口腔、儿保等科室,追加投资,更新和添置了医疗设备。

  “民营式”社区医疗服务模式

  “在我们周围1000米范围内,有7家大小不等的公立医院,如离三甲医院华信医院1000米,而距高家园社区卫生站仅400米。”2005年10月,每日门诊量只有十余人。

  为了得到信任,普祥医院聘请了多位三甲医院退休医生坐诊,并且“请到”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不定期坐诊。

  普祥医院还想出了各种便民服务招数。其中包括全天候,无假日/24小时服务,夜间急诊(内科、外科、妇科)。

  “这些服务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受社区居民重视。”阎衡秋称,周边社区医院一般周六日休息,并且平时5点关门,无夜间门诊,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简单的应急医疗服务,例如发烧、手指割破、急性腹泻等。

  此外,大山子居民可以从普祥医院获得家庭病床、社区内上门医疗服务、药品预购服务、OTC药品(非处方药)免费送药上门、免费测血压、代办医保变更、免费为周边居民进行健康咨询、定期邀请著名专家为居民进行各种疾病防治讲座等。

  目前,大山子社区内病人在普祥医院首诊率大幅上升,超过60%,远高于北京市社区首诊10%-25%的水平;2008年4月门诊量突破150人次/日,床位使用率达到80%。2006年推出会员制后,目前拥有将近3000名会员,而大山子社区约3000户人,平均每户有一位会员,而且吸引了周边其他社区的许多居民把医保转到普祥。

  普祥取得了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和大山子居委会的认同,被作为典型机构承担接待任务。例如,两癌筛查试点单位、外来人口小孩疫苗接种定点、流感疫苗接种定点、区委书记和卫生局长检查预防保健工作定点等。

  社会资本与公益性不矛盾

  民营、营利一定对立于“公益性”?

  11月7日,普祥医院大门口挂着一条红色横幅悬,上写“免费为60岁以上居民接种流感疫苗”。在医院另一侧入口处,另一条红幅字已略显褪色——“免费为妇女两癌筛选”。

  “免费”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但客观上,周围居民得到了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如为60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医院直接从所在地的疾控中心领取疫苗,每接种一位居民,财政补助该医疗机构注射费5角。

  “有些公立社区医院对提供这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不是热心。”一位曾在公立医院工作过的医生表示,不热心表现在,公立社区医院对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如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不向居民宣传,有些社区居民根本不知道有此项服务。有居民听说了,前去询问,有时候被其以各种理由劝回。

  周围公立社区医院人员运行经费国家“包”着,医务人员拿固定工资(北京市为每人每年平均4.5万)。

  “本来在10月底为60岁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就停止了,但现在延长到11月15日。”上述医生对记者表示,“我们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也不错,很多街道社区委员都推荐其居民来我们这里接种疫苗。”

  阎衡秋称,公益性内容并非只有国有社区卫生机构才能做好。

  社区医疗垄断误区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解决路径为何?存在两种思路:一是政府直接投入,举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收支两条线,搭起这个框架,并配之考核措施提高其效率。二是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无论公私,各种医疗机构公平参与竞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当前彻底断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趋利行为,促使其公益性回归的唯一有效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姚岚所作的课题,对早期上海、北京试点社区医院收支两条线调研后,显示如是结论。如该课题显示,经过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各个机构在改革后的一年内出现次均门诊费用下降的效果。

  而收支两条线的前提是,医疗机构必须是政府直接举办的公立医院。

  但上述思路从试点和理论,也受到学者质疑。

  “这种思路最大可能会导致腐败的制度空间出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是反对用“收支两条线”,来“包养”社区医院做法的代表专家。

  “今年五一期间,我走访了北京市三家政府包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然没有一家在营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朝晖表示,而离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远的一家民营诊所,正忙得热火朝天。“到底是公立的机构还是私立的机构能够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服务?”

  以阎衡秋为代表的民营社区医院经营者,并不赞成“卫生公益性等于医疗机构公益性,并等于公立医院”的逻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医改课题组亦指出,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是相当市场化的。即使是在实施全民公费医疗(例如英国)或者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基层卫生服务也主要是私人开业的,以私人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

  “行政垄断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必然缺乏活力。”董朝晖分析,实际上,基层卫生机构比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更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因为一是技术门槛低,二是投资门槛低,三是服务半径小,四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严重。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