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80后”到“90后”:“独生子女”的文化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03:45  第一财经日报

  袁岳

  编者按

  “独生子女”一代已经登场。他们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而是办公室里的新员工或购物中心的新客户。他们包括了“80后一代”以及“90后一代”,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与上一代迥然区别的群体,我们怎样与他们握手?怎样与他们交流?或者怎样能更轻松自如地当稳他们的Boss呢?

  当然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更全面或不带偏见地去认识他们。本期节选了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管理心得。

  很多“80后”还觉得自己很年轻、是新一代,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老一代了,因为有了更新的一代——“90后”今年就成大人了。今年入学的大学生里面65%是“90后”。所以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90后”成人的元年,从此我们就不能再对“90后”的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别插话”,因为他们不是小孩子了。

  “80后”:“8421部队”

  我们首先从“80后”谈起。谈“80后”就不能不说一个现象——“独生子女”。全国的“80后”中差不多65%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城市里的“80后”中,85%的家庭是独生子女。中国当代文化的特点是城里的文化决定小镇的文化,小镇的文化决定乡下的文化,因此城里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文化,就决定了“80后”就是独生子女的文化。

  在我父母的那一辈,五六个兄弟姐妹是比较正常的,七八个也不算少见。在那样的非独生子女的时代,基本上就是“红楼梦文化”,上面有一个或两个老祖宗,往下第一层六七个、七八个,再往下有三四十个,继续往下有两三百个。“红楼梦”式家庭的基本权力结构是,“哪一代人口少,在这个家里发言权就大。”比如《红楼梦》里老太君就一个,所以她的发言权最大。虽然贾宝玉在老太君的眼里是千宠百骄的孩子,可他连自由恋爱都不行,喜爱林妹妹,最后却娶了薛宝钗,表明什么呀?即使是宠儿,也没有权利自由恋爱。在那样的结构里面,处在多人口层次的人是没权力的。

  但独生子女代表什么?代表《红楼梦》倒过来了。上海曾经有一种家庭叫“8421部队”,七八十岁左右的祖辈有八个,中间是四个双方的父母,小两口20岁到30岁之间,第四代只有几岁。这样的家庭结构有什么不一样呢?很自然,权力分配也跟着发生了改变,老同志多,就没有权力;小同志少,就有大权力。所以,大家突然发现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管用了,老人家发现长胡子贬值了,小孩子还没长胡子却说什么都算。小孩子咿咿呀呀说了几句话,一家人就开会研究,“这孩子到底想干什么?”

  1980年前出生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行动权,要按照家长的路线来行动。1980年前生人先被家长“折磨”、再被小学老师“折磨”、接着被中学老师“折磨”,最后在大学再被“折磨”后进入社会,能干活但缺乏想象力,所以不会创新。

  今天的独生子女就不一样了,父母希望让小孩高兴,不知不觉中给了他很大的空间和话语权。孩子很小的时候说话就算数了,不仅说话算数,还可以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的坏处是什么?——“这孩子不懂事,乱说话。”但好处是什么呢?——说得多了,孩子的想象力、话语权等能力就比较强。“80后”便是第一代在表达自由、想象力和表达空间中受制约较小的一代,不但很小就开始听MP3、MP4,然后还要用电脑、上网,所以知道的东西比前一代都多。举个例子,爷爷给孙子讲革命故事,13岁的孙子上百度上一查,说“爷爷,我在百度上查了1300多条革命故事。”孙子虽然没有参加过革命,但在革命史的掌握方面比爷爷的信息还多。虽然他是后代,但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所以更有话语权。时代不同了,大人小孩就不一样了。以前大人是大人,小孩是小孩,现在“小孩是大人”,小孩虽小但他发言权大。

  “90后”:“拟成人化”和“激情体验”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是“60后”,“60后”是改革开放中间受益最多的一代,受到了较好的教育,社会也比较开放,是属于知识、信息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的成长过程,听了很多对“80后”的议论,对独生子女有很多见识和经验,所以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了。对“90后”来说,同样缺少小伙伴,但由于和父母沟通增加了,所以从小变得比较大人。我们总结出独生子女“90后”的四大特点,叫做“拟成人化”、“激情体验”、“松圈主义”和“一心多用”。这四个特点,跟“80后”有一定的相关之处,但又相当不一样。

  首先说说“拟成人化”。因为“90后”从小和成人的交往,他们的父母也比较能和他们沟通,所以能够理解成人的一些交易模式,能用成人的方式来思考和做事,讲究“双赢”和“互惠”。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这个便宜才能长久。比如,“请朋友吃饭是不会吃亏的,朋友会请你吃回来的,可以轮流坐庄的。”

  再比如,他们也很懂得算计,他们认为“要得到这样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但在生活上有要求,同时也在想为此应该做什么。蒋沐阳是今年清华的大一新生,她9岁就开始写小说,她曾说过这样的话“其实写小说是蛮辛苦的,尤其是你把它当成事情来做的时候,有时候想玩就玩儿不了。其实我都没想到能考上清华大学,但正因为我做了那么多,清华大学就说‘破格’,很多破格都在后面等我呢。”你看,她懂得投入就有回报。

  “90后”也很讲究现实。很多人经历了很多次挫折才知道“谈恋爱和结婚是不一样的”,而“90后”还没有经历就知道了,“男朋友要找一个我爱的人,结婚要找一个爱我的人,男朋友以爱情为中心的,结婚的对象是家庭为中心。婚姻和爱情不同,婚姻比爱情更持久,要保持一个漫长的婚姻,老公必须和男朋友不一样。”这段话听起来不像是小孩子讲的,可这确实是小孩子讲出来的。而且他们也能意识到“理想不等同于职业,找职业不能按理想去找”。你看,他们这么小就有这么成熟的心思,因为他从小就像大人一样观察社会。

  “90后”第二个特点是“一心多用”。“90后”有个非常典型的现象,一边听着MP3,一边在和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说话,同时还在做作业,或者是上网。爸爸会对孩子说“注意点,集中点,跟你说话呢。”“我在听你说话呢。”“那你耳朵上不是还听音乐吗?”“嗯,我也听音乐呢”爸爸会认为听音乐和听老爸说话这两件事应该分开,否则两件事情干扰;但孩子认为这很自然,因为我们都这样的。其实过早成人化的孩子在心理上是容易有疾患的,因为他们只掌握了成人的沟通形式,而没有沟通实质,所以他们很忙活,要把整个空间填上。

  “90后”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也变成了一个他们判断世界的标准,会觉得前代人接受的东西太少了,会做的东西太少了,双方信息是非常不对称的。所以,你怎么靠近他呢?就是要和他一样能够快速地、广泛地获得信息。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90后”觉得“80后”很可笑。举个例子,“有一些书,我一看就不想看了,一般都是青春文学,比如说韩寒的、郭敬明的,因为故事很老套,写的东西都差不多的路子,看到一半就猜到最大的反派人物是谁了,而且结果发现果然是这样,让我很失望。”本来大家觉得韩寒、郭敬明很牛,他们在网上从批评余秋雨开始一直批评到孔子。现在他们碰到“90后”了。而且,“90后”觉得“80后”很幼稚,都28岁了,还以为自己8岁呢,吃饭叫“吃饭饭”,睡觉叫“睡觉觉”。我们访问中遇到一位“80后”的老师,班上的学生是“90后”的,他和我们讲了他很郁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说大家来做个游戏老鹰抓小鸡,我是老鹰,你是小鸡。“90后”同学们说不玩,这个游戏太幼稚了。

  “90后”的第三个特点是“激情体验”。“90后”非常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所以他们上网查资料、看娱乐新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为了有很多的话题,而且只看标题,不要深入了解,关键是知道得多。他们懂得这种见识在他们生活中间是有价值的。朋友之间是聊,男女朋友也是聊,跟爸爸妈妈也是聊,聊是生活的关键。聊的东西多地位就高,没得聊地位就低,什么都知道的有地位了,啥都不知道的没地位。但“90后”更会注意“别光说,得练” 比“80后”更加具有行动性,更会探险。

  比如云霄飞车达到100公里的时速是什么感觉?倒立俯冲后像扭麻花一样的上去再冲下来是什么感觉?为了体验90秒钟的刺激,他们乐于排队三小时。他们喜欢直接的感官刺激,喜欢去探索一些特别的东西。

  最后一点,也是“90后”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叫做“松圈主义”。 “松圈主义”很重要的特点是,“我不是集体主义者,但也不是个人主义者。我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你不要让我天天过集体生活。如果一定要过,我这个耳朵听MP3另一个耳朵跟你过。”他们意识到社会交往圈子的价值,懂得组建圈子,知道圈子越多对自己价值越多,但又不隶属于某一个集体。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