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变化的区域性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00:16  中国经济时报

  ■李朝林

   今年以来,虽然我国煤炭市场出现了整体的价格上扬,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煤炭资源、铁路运输、煤炭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地区的煤炭价格上涨不仅是不同步的,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根据今年的市场变化情况,我国煤炭市场可以大致分成三个区域——煤炭价格剧烈上涨调整区、煤炭价格一般上涨变动区、煤炭价格上涨稳定区。这三个区域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东南部沿海煤炭价格剧烈上涨调整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较大,外向型经济比例较高,是我国最重要的外贸产品出口地区。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沿海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东南沿海地区年初至三季度中期对煤炭需求大幅度增加,煤炭严重供不应求,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但自8月份以来,对煤炭需求量相对减少,煤炭供应能力超过煤炭需求,造成近期我国部分主要港口煤炭港存量持续攀升,部分地区煤炭中转及库存出现“三高”现象,即部分北方中转港口、南方接卸港口、电厂库存煤炭量均居高不下。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沿海煤炭下水的主要港口,8月份以来煤炭港存量持续攀升,最高时库存达到870多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较正常水平高出约300万吨,同时,南方一些主要电厂、港口的煤炭库存量也达到历史高位。

   这一地区是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受国际市场影响最大、8月份以后煤炭供过于求比较严重、煤价下滑速度最快的地区。从该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来看,今年1-7月份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发热量为6000大卡以上/千克大同优混煤的平仓价由1月2日的550元/吨-560元/吨,上涨到7月14日的1030元/吨-1060元/吨。

   8月份以后,由于煤炭库存大幅度增加,煤炭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再加上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煤价变化急转直下,到10月13日发热量为6000大卡以上/千克大同优混煤的平仓价下滑到930元/吨-980元/吨。目前,该地区由于供过于求形势比较严峻,国际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煤价下滑速度虽然放缓,逐步趋于平稳运行,但是还存在继续下滑的动力,煤炭价格还有可能继续小幅度调整下滑。

   二、煤炭价格一般上涨变动区:我国中部地区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到趋于稳定调整区,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安徽、内蒙古等经济中等发达地区。

   这一地区是我国的煤炭主要产区,属于我国的中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不太大,外向型经济所占的比例不高。

   该地区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0%左右,是今年煤炭价格上涨受益最大的地区。今年以来,这一地区煤炭市场由供应特别紧张到供求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由较大幅度上涨到逐步趋于平稳,价格出现小幅度动荡调整。目前,该地区除部分煤种之外,基本上处于产销基本平衡状态,既没有出现煤炭大量积压,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不复存在。这一地区的煤炭价格是我国稍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次高价地区。

   以河南省为例,目前除个别煤矿有少量劣质煤库存以外,煤矿大都没有库存;全省重点及非重点煤炭合同的电煤价格整体比较稳定,电厂煤炭供应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催煤现象减弱。由于河南省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小煤矿停产整顿,有效产能有所减少,再加上冬储煤炭的季节已到,煤炭需求增加,出现煤炭供应局部紧张的情况,除冶金煤出现价格较大幅度下滑动荡外,煤炭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在高价位相对稳定运行。

   三、煤炭价格上涨稳定区:东北、西南、西部煤炭价格属于基本稳定上涨调整区,价格持续上涨后趋于稳定。

   这一地区是我国的煤炭主要产区,约占煤炭总量的50%左右,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不太大,外向型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小。

   这一地区有的属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自身煤炭消耗不多,而直接或间接外销到其他省区的煤炭较多,如贵州、云南等西部省区;有的属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煤炭供求关系相对独立,煤炭交易在区域内完成,和外界的交易量严重不足,如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这一地区由于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因此,世界金融危机对该地区并未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比较快,又担负着直接或间接(把煤炭转化成电力销售)外销煤炭的任务,当地煤炭需求增加比较多,煤炭供应持续呈偏紧或紧张的态势,煤炭价格持续攀升。如东北三省煤炭供应持续比较紧张,煤炭价格一直在上扬。

   虽然煤炭供应相对持续紧张,煤炭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高,但是,该地区的基础煤价比较低,煤价经多次上涨后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比较低,而且价格低导致区域外的煤炭运进比较困难。

   (作者系中国煤炭市场网研究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