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元 实习记者 杨颖桦
11月10日,中国因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成为世界经济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全球股指甚至因此被撬动。多国元首对该计划给予肯定,海外大行纷纷调配研究精英进行分析。
在此情形下,外界会否提振对中国经济的投资信心?答案似乎并不明朗。虽然有迹象表明海外资金提前抄底A股,但金融资本层面的境外对冲基金和产业资本层面的境外VC机构,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未来是否来华投资还需观望。
11月11日,沪指下跌31.19点即1.66%似乎表明,暂时观望是个合适的选择。
外资的阶段性机会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拟在今后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主要投向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11月10日消息发布,刺激了全球股指的反弹或减缓了下跌。
迹象表明,消息发布前,外资已经提前抄底。
11月5日的Topview数据显示,QFII集中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买进近4亿元A股,仅卖出6858万元,净买入资金量达到3.3亿元。其他QFII集中的营业部比如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瑞银证券营业部均呈现出买入资金远大于卖出资金的抄底迹象。上述交易主要买入金融、基建等板块中的大盘蓝筹股。
而大宗交易平台上,瑞银近期的表现尤为抢眼。仅11月6日、7日两个交易日就分别在沪市两个大宗交易平台挥金9亿元。瑞银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所购股份大多为大盘蓝筹股,包括金融、基建、白酒及地产股。
香港市场是外资抄底中国股的另一块战场。亚洲水泥(0743.HK)、中材股份(1893.HK)、中国建材(3323.HK)是三只香港上市的中资基建股,最受此次经济刺激计划影响。在11月5日至7日,亚洲水泥被花旗、东亚、高盛或其客户增持;中材股份被渣打、恒生、德意志、摩根士丹利或其客户增持;而中国建材一直是港股中成交量活跃股票,在这三个交易日被渣打、汇丰、摩根士丹利、法兴、瑞银、野村或其客户增持。
然而,上述投资都是同中国密集接触的资金所为,它们原本就投资中国市场。并非海外游资回到中国。实际上,无论是外资投资机构还是内资研究机构,均对外资借经济刺激计划的东风投资中国股市产生怀疑,上述抄底资金大多可能是一种波段性操作。
香港某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认为:“经济刺激计划短期能够刺激投资者的信心,但我不认为现在是进入中国的最好时机。”他说,首先,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仍难扭转;其次,内地市场的股票价格仍贵过香港市场,就算长期看好,也没必要去内地投资。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也认为,短期外资不会因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而入市。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还在下降通道中,出口继续萎缩。如此一来,人民币恐怕会贬值,游资为什么不持有强势的美元呢?
产业资本的机会?
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会否吸引海外产业资本加速进入中国?从海外的研究结果来看,结果可能是肯定回答。
美林证券周二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虽然中国政府公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已包括此前一系列政策中需投入的资金,不过还是预计在明后两年间,刺激方案将为中国GDP增长带来约3个百分点的贡献。
高盛更是表现出中长期乐观。高盛预计,随着全球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逐步企稳,回报率也将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中长期而言,高盛仍然相信中国增长前景向好,而且认为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增长机会的市场之一。最重要的是,中国仍处在从周期性、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更为持久的、国内需求拉动型经济转变的早期阶段。此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结构性需求提升以及大幕刚刚拉开的农村改革,将在今后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从另一角度阐述海外产业资本入华的逻辑。“预计明后两年中国的财政收入为6万亿元到7万亿元,而每年政府拿出2万亿元刺激经济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其他的资本。”吸引外资或许是一个方向。
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仍存顾虑。一家美资创投机构的合伙人向记者介绍,目前来看,我们尚不能判断是否会追加投入中国的资金,也没有从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看到太好的投资机会。
他说,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围绕着基础设施和民生来做,但是,这些行业都是较为传统的行业,有些产能过剩,同时面临着成长性不足的问题,不是我们理想的投资对象。“4万亿元会否带动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发展,我们还在观望。”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认为,经济学理论认为,巨额的政府投资往往会产生挤出效应,如果4万亿元均是政府投资,对民营企业或许不是好事。魏凤春也表示,在政府主导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有企业成为主要受益对象,如果不改变政府投资的机制,外资难以寻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会以观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