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华外资银行贷存比高达13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03:23  中国经济周刊

  在华外资银行急速扩张埋下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上海报道

  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把未来的增长预期放在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

  10月29日,中国银监会发布消息显示,今年1至9月份,在华外资银行共实现利润101.2亿元,同比增长112.7%,增长迅猛。而包括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数据均显示出外资银行的“质量”很好。不过贷存比这一关系到银行安全运营的指标仍然偏高。

  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华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865.2亿元,各项存款5706.6亿元。这意味着贷存比高达近138%,这与银监会75%的贷存比要求(注:按照规定,在华外资银行可宽限在2012年前达到此要求)仍存较大差距。而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高贷存比现象在上海的外资银行中更为明显。

  贷存比高隐含风险

  所谓贷存比即银行贷款额与存款额之比。从银行盈利的角度来说,贷存比越高,意味着资金使用率越高,可能收益也就越高。但从银行风险防范角度来说,贷存比过高会使得抵御风险能力降低。

  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贷存比高,在金融信心不稳定的环境下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贷的多,存的少,万一遇到挤兑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目前,监管层虽然给了外资银行五年的宽限期,但外资银行绝不能有恃无恐,而应该尽快达标。”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存比的比例不得超过75%。同时,作为国际银行监管基本准则的巴塞尔协议也有此规定。

  不过,作为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条件,在这一指标上对外资银行有着时间上的宽限。根据银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外资银行应当于2012年前达到贷存比不得超过75%的规定要求。

  达标有压力,揽存成首要任务

  10月28日,渣打银行(中国)个人银行总裁叶杨诗明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在华外资银行的确存在高贷存比的情况,她表示:“与其他一些外资银行相比,渣打银行的贷存比情况相对而言是好的,但不可否认,要在2012年前达到75%的监管要求,要达标,我们有压力。”

  “做好存款,才能贷款,因此明年渣打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财富管理、信用卡等业务做好存款,此外,我们也鼓励我们的客户和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把存款放入我们的银行。”叶杨诗明如是说。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永光也表达了忧虑,11月1日,他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5年内贷存比要达到75%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很大,而我们的应对策略是鼓励那些与法国有业务的公司将存款存在我们法兴银行。”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相比一些欧美银行而言,日韩银行贷存比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超过200%的贷存比也是存在的。”

  长期以来,由于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在华外资企业、相关贸易企业以及外籍人士,加之网点分布少,吸收当地人民币资金的能力不强。此外,部分外资银行人民币融资管道仍局限于同业拆借。

  央行预警外资行“贷存比”

  记者了解到,面对揽存困难又想发展贷款的现实,不少外资银行反复不停地同业拆借,通过“借钱放贷”的方式来完成贷款。据统计,2007年,外资银行净融入资金同比增长169%,在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上,外资银行净融入资金量高达4.1万亿元。

  这种方式在目前金融机构间流动性紧缩的现状下可能遭遇到问题,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出现了金融机构不愿意拆借资金的情况,风险隐患逐渐明晰。

  据统计,2007年末,上海外资银行本、外币贷存比分别达137.6%和242.3%,同比分别提高8.3个和10个百分点;本、外币同业融入资金分别占其本、外币资金来源的45.1%和44.8%。

  对于这样的局面,今年5月30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2007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也曾发出警示指出,外资银行贷款快速增长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贷存比继续提高,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同业融资。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在沪外资银行的本外币贷存比已经从172%下降到161%,但四季度可能出现反弹。外资银行高贷存比的问题依然值得监管层高度关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