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出口跌入低谷 自主品牌面临艰难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06:1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周开平 广州报道

   汽车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开始,就见识了它的“杀伤力”。

   在汽车出口市场赌上了“重金”的汽车企业,经历几个月的出口量渐进下跌后,9月忽然跌入谷底。广东海关的数据显示,当月广东汽车出口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成。在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一欧盟市场,9月广东只出口了9辆汽车。据悉,欧盟一直是广东汽车出口最多的地区。

   奇瑞、长安、长城、华晨等车企也在9月份遭遇了近几年来的出口最低谷,对出口严重依赖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严冬”。

   然而,终结问题是遭遇了出口“寒冬”的车企是否能“浴火重生”?

  金融风暴致出口“猝死”

   11月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截至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

   这份报告特别提到,8月和9月的回落之大,甚至影响到了前面7个月的统计数据。“尤其是8月和9月连续两个月单月同比下降更是加快了前三季度汽车出口同比回落的趋势。”报告上这样说。

   在这之前,广东海关早已公布了广东省前9个月汽车出口数据。广东、江苏、浙江的汽车出口占全国出口的35%,长三角、珠三角一向被称为汽车出口的风向标。9月份,广东省汽车的出口数据让业内人士“倒吸了一口凉气”。广东海关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6-9月广东汽车出口连续4个月呈下滑趋势,且降幅逐月扩大,6、7、8和9月广东出口汽车分别下降23.1%、23.2%、44%和89.3%,进入9月,出口数据明显萎缩,出口汽车598辆,环比下降70.9%,其出口量仅为去年同期的10.5%。

   而另一个出口风向标,中国汽车出口的“龙头老大”奇瑞汽车,也在同一个月份证实了珠三角汽车出口的指向。尽管迄今为止,奇瑞官方没有公布其9月份的出口量,但奇瑞一位内部人士委婉地告诉记者:“如果你能来看看库存了多少,就可以知道出口形势怎么样了。”奇瑞芜湖工厂的空地上,汽车越来越多。

   据奇瑞官方介绍,奇瑞今年的出口目标是18万辆,截至9月30日前三季度已经累计出口了11.5万辆。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奇瑞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达了“今年恐怕难以完成出口目标”的担忧。实际上,该人士也证实了奇瑞在俄罗斯市场遭遇的出口萎缩,奇瑞汽车前8个月累计出口俄罗斯1.2645万辆,同比下降了45%,8月也进入了销售的低谷,同比下降了55%。

   天津一汽也在9月份之后觉察到离今年的出口目标越来越远,据悉,其今年的出口目标是2万辆,而现在只出口了1万辆。

   而在去年第一季度爬上了出口汽车量第二位的长安汽车,也在出口中遭遇了重挫。长安汽车最新数据显示,重庆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出现当期亏损1.07亿元人民币,长安面对销售难题,不得不停产CM7和CM6。奇瑞的出口量一度占据了其销售量的20%以上,在出口急速萎缩后,库存和利润的压力使它不得不开始尝试裁员,虽然奇瑞并没有证实外界流传的裁员人数,但裁员的事实基本确定。神龙汽车紧随其后,宣布裁掉1000人。

   遭遇出口困境的车企从裁员开始了它的“过冬”行程,然而,Global Insight的一位分析师认为:“裁员只是被迫动作,并不能彻底改变状况,车企要获得真正的‘春天’,需要自身的转型——不再只注重数量,而要注重品牌和售后服务。”

  危机下迷失海外市场

   据统计,乘用车出口中,自主品牌占90%。也就是说,深陷出口困境的主要就是自主品牌。

   对出口依赖很大的自主品牌近年看好海外市场,不仅热衷出口,而且积极扩张海外。

   一位业内人士说:“自主品牌近年之所以出师海外市场,也是被迫之举。”自主品牌主要以中小排量车为主,而无论在品牌还是技术上,都无力进入大排量车之列,与合资品牌抗衡。即使是小排量车,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成熟,合资公司也不断分抢市场。本田、丰田、日产等都开始倾注这一市场,精品小车车型不断推出。

   中国汽车出口连续5年保持80%以上的“井喷式”增长,自主品牌并未抢占到令人满意的份额。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自主品牌轿车销量98.28万辆,2007年达到124.22万辆,尽管一年内增长25万多辆,但市场占有率增幅却只有0.33%。

   面对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尴尬,自主品牌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关注”。9月,位于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奇瑞第八家国际工厂正式运营。此前,奇瑞在俄罗斯、伊朗等地已建立了7家国际工厂。去年早些时候,吉利、长丰等车企都在海外建立了工厂。自主品牌在海外建厂,一度成为扩张的标志。

   然而,极力的海外扩张并不能满足本土化要求和建立庞大的销售服务系统,专家认为,这是海外扩张的忧虑之一。

   任职广州汽车企业内的一位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对海外市场的倾注,依赖出口和不成熟的海外工厂抢占市场,使得金融危机到来时,国内市场还没“彻骨凉”,拥有自主品牌的车企已经最先经受了冲击,比合资品牌敏感了许多,抗风险能力也低了很多。

   自主品牌由此显出了疲态。在此之前不管是奇瑞,还是比亚迪、吉利、华晨都已经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开始放缓研发速度,沉心打造品牌和经典车型。

   也许,一个好的势头悄悄来临了——自主品牌开始在危机中加速转型。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