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寅泉:应减税费降低百姓负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23:34  中国产经新闻

  商寅泉

  本报社评《“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能否成为现实》,在10月30日发表以后,得到读者的共鸣。笔者几位相近的朋友在读后说,“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这个观点需要有较大声势的舆论,需要有更为深入的阐述,需要引起中央相关部门的重视,需要有一个切切实实的落实。

  鉴于读者的要求,笔者对“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的观点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入思考。恰逢此时,也就是上星期五(11月7日),媒体发出消息透露,说“中央经济会议月底召开,将减税费降低百姓负担”。解读这个信息,笔者理解,这实际上是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用“少收老百姓一些税费”的办法,客观上实现“给老百姓多一点钱”的效果。从这个巧合上看,本报社评所阐述的观点,基本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民生方面的措施相吻合。尽管,目前媒体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仍属猜测,但中央关注民生并会有一些举措出台,可能不属意外。

  “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这句话不是本报的发明,它是经济学家谢国忠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面临的形势所提出的经济学主张。这个主张,从中国目前所具备的国力看,是可以变为现实的。毕竟,国库里的钱也不是自己长出来的,而是由全体人民在改革开放30年中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本着“从哪儿来到哪去”的自然法则,把那样多的钱拿出一小部分来回报劳动者,也是既合情又合理。最为重要的是,在当前这个动荡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拿出有效举措稳定好我们自己,很有必要。

  从操作层面上看,“给老百姓多一点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具体化的措施,也就是要从理论层面转换到实际操作层面,而实际操作层面又比理论层面难度增加不少。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作为本报10月30日社评的观点延伸和具体化,笔者认为,政府对“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的落实,就从两个方面切入,效果一定很好。

  其一,尽快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让老百姓不要再背着一个交税的大包袱。

  中国的有关职能部门办事有一个规律,就是在增加对公民的税收时,好像根本不用酝酿,半夜就可能出台一个加税的政策(这有例为证)。而要是给老百姓减点儿负担,就在程序上绕来绕去。比如个税起征点,从当年的800元到1600元,再到现在的2000元,每次调整都严重滞后于物价的上涨,每次调整都是羞羞答答地左一个论证右一个论证。以现在的CPI指数,2000元的工薪收入还要交上一笔税,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既然财税部门在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上可以来一个“半夜鸡叫”,就说明决策实际上没必要走那么多程序,所以,在起征点问题上,有关部门赶紧把“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落到实处很有必要,别再等了。

  其二,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陆续提高福利水平。

  减少个税征收,是对老百姓的未来让利,而提高社会福利化水平,是国家要拿出现有的钱来进行补偿,这一点在提高养老金水平上尤为显著。因为提高了养老金的水平,就意味着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另外,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多年来形成了只有不断加重的负担,没有减轻的措施。就连一个医改的方案,长时间以来都是追求一揽子解决的方式,不能从简入繁,能办成的就先办,一个一个地解决。

  虽然现在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但人们的期待是切实的,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够借欧美的自顾不暇,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