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思危:制造业应以持续创新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01:50  第一财经日报

  首次国产化开发的五行自走式新型采棉机、世界第一的7500吨全回转自航浮吊、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昨天开幕的“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竞相亮相的技术装备创新水平已居历届之最,然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创新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被业界专家所担忧。

  昨天,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业”主题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吕政指出,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自主研发投入比例偏低。“全国整体来看,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只有不到1%,很大一部分是以政府鼓励科研的方式进行投入。”吕政说。

  “目前,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优势,”理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Arthur D. Little)全球总裁迈克尔(Michael Traem)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不可持续的,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

  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担忧,技术创新会增加企业成本和资金投入这一问题,迈克尔指出,事实上,企业可以做到在创新与成本管理二者之间达到平衡。

  “当然,如果仅仅是直接投入资金进行研发,会增加成本,但是,创新的意义并不仅是如此,如果在采购部门也进行创新,也许就可以节约更多成本,”迈克尔说,“这些节约的资金,就能够应用于投资研发部门,或者进行更多创新技术的投资,企业的未来就会更好。”

  对此,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在论坛发言时也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

  成思危进一步表示,除了宏观政策扶持之外,企业自身进行创新,尤其是持续进行管理创新更为重要,这才是生产力中的“软件”,能够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在迈克尔看来,由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并且有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依然坚持鼓励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迈克尔认为,政府的鼓励,不仅包括对企业创新有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更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愿意在没有良好法律、法规的保护之下,对技术创新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因此,严格执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实习记者刘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萧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