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挣扎在沃尔玛供应链底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23: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王思璟 太仓报道

  “我们这样的小企业,生死就在一瞬间。”

  说这话时,在江苏太仓经营一家玩具加工厂的柏林(化名),深感切肤之痛。上个月,同样是在太仓,他一个朋友的公司刚刚倒闭了,那是一个年销售额达4亿的文具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供应给沃尔玛。

  柏林的工厂也是沃尔玛的供应商之一。如今在他看来,幸运的是,沃尔玛在其销售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最初的30%下降至3%。

  “那时,我们都以和沃尔玛做生意为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句话被柏林重复了五遍。但在沃尔玛全球供应链底层挣扎了4年之后,他已决意退出。

  “4年一个轮回。”这是一个沃尔玛供应商都熟知的“定律”。差别仅在于,死亡或者退出。

  不涨价的沃尔玛

  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柏林从中间商起步。2003年,柏林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玩具贸易公司,主要给一些小玩具厂做代理。

  在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中立足之后,柏林开始向制造环节拓展。2005年,通过与一个美国贸易公司合资,柏林在江苏省太仓市开设了一间占地20亩的玩具加工厂。

  柏林回忆说,当时,知道能和沃尔玛“做生意”,大家都很兴奋,觉得“倍儿有面子”。并且,一开始,“沃尔玛提供的价格也算合理”。这一时期,沃尔玛在其“出货”渠道中占到了30%的份额。

  但无论是柏林自己的工厂,还是他“代理”的那些玩具厂,都因为规模过小,在庞大的沃尔玛面前,完全没有议价能力。和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这个小玩具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缺乏对外面风雨的抵抗能力,只能随着大环境起起伏伏。

  渐渐的,柏林发现不太对劲了,“人民币天天升值,成本在节节攀升”。而沃尔玛似乎从来没想起过给柏林们涨价。

  作为沃尔玛全球采购总部(直接由其美国总部管理)的供货商,柏林的货款是用美元结算的。而在他的工厂开始运作的2005年,人民币便开始进入升值通道,当年对美元就累计升值2.49%。而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7%。

  “汇率的影响,我们小企业根本没法做对冲,升值幅度有多大,我们受到的影响就有多大。”柏林说。

  成本的上涨,带来了更大的杀伤力。“我自己的厂子生产绘画笔,相关化工原料都与石油涨价直接关联,过去四五年间,塑料、颜料、蜡块涨了80%-200%。”而“代理的那工厂,比如生产木制工艺品的,他们的成本还受木材涨价影响,纸张、木柴等成本涨了50%-120%。”

  在成本暴涨的背景下,“价格不动,就等于降价”,柏林如此总结沃尔玛的进价体系。

  而中间商,也成为对加工企业施压的帮凶。沃尔玛(中国)采购部门一位前负责人钟升对记者称,与“好孩子”这样沃尔玛的“后台加工厂”不同,柏林这种小规模的供货商,一般是还需要通过其它中间商来代理。沃尔玛采购时,即便会向中间商加价,“代理商也可能不加价”。

  钟升表示,柏林的困境还源于“玩具作为可选择性商品,弹性系数较大”,据其介绍,在沃尔玛采购部门,此类“弹性系数大”的商品,与日化等刚性需求的产品,“在待遇上也是有差别的”。

  而在柏林看来,虽然对诸如牙刷厂等供货商,“沃尔玛的价格会随着成本变动”,但沃尔玛可以“把供货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不客气的说,就是不让你死,也不会让你活得很好。”

  潜规则的代价

  不过,这些还只是“看得见的因素”,柏林表示,当时,真正的负担来自沃尔玛的“商业潜规则”。

  [1][2][3]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