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明
受部分地方就业形势不佳,出现民工“返乡潮”的说法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1月份开始派出小组到各地调研,其中包括广东、重庆等地,了解各地的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主管就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调研规模比较小,尚属于探路摸底性质。
而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从业人员指数出现明显下降,为最近三年所少见。10月从业人员指数为47%(50%为临界点),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创下最近三年的最低点。上述报告给出结论,目前制造业需求下降、生产减速,已经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根据记者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原定于11月份中旬举行的就业工作会议将推迟。
从业人员指数创新低
目前,一些地区的就业形势的确正在发生变化。
东莞某人才市场副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从今年9、10月份开始,东莞人才市场的招聘场次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当地企业的招聘人数大幅降低。这种情况,不只是针对农民工招聘,也针对一些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
比如当地一家生产马达的企业,过去5年每年招50-6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今年一个人都没招。有的企业原有6000人,近期一次裁员1000多人,主要是农民工。“一些针对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已经不再举办了。”上述人才市场副总经理说。
他判断,由于现在很多企业订单在减少,整体而言,此后几个月的就业形势可能更不乐观。
10月份PMI指数报告印证了上述判断,10月PMI指数为44.6%,比上月回落6.6个百分点,再次回落到50%以下。其中,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9.6个百分点至41.7%,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回落到50%以内。从新出口订单指数本月为41.4%,比上月下跌7.4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四个月低于50%。
10月份制造业统计的20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指数中,仅仅有医药制造业高于50%;处于50%临界点的有饮料制造业等3个行业,其他的16个行业均低于50%。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纺织行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只有47.6%,比去年同期下降6个点;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为48.4%,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6.4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10月份PMI指数的变化,预示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调。
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仍存在
尽管出现了就业前景不乐观短期困难的情况,一些分析专家认为,未来整体经济仍良好,同时民工从沿海大量回流的情况不会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Scott Rozelle研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已经有20多年。根据他的判断,目前从中国农村已经基本不存在40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返乡不会成为潮流,因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在提高”。
Scott Rozelle判断,中国需要担心的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兴的岗位需求量较大,但是很多农民工因达不到用工要求而失业。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武汉市部分行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劳动力已经供大于求。比如房地产行业有2万多技术人员,包括建筑监理师、工程师等,需求已经出现过剩。
但是,整体而言,武汉市的高级技工人才仍短缺。比如武汉目前仍缺乏技工人才4万-5万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武汉洲晨制衣公司、武汉船舶厂以及武钢江北基地都非常缺乏技工。上述企业目前仍向劳动部门反映用工紧张。
武汉劳动力市场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告诉记者,武汉整体就业仍是供大于求,但是具体而言,技工人才是短缺的,“这种结构性就业问题仍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