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价值投资与伪价值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1:02  中国经济时报

  ■杨乐

  巴菲特和基金经理

   对于巴菲特的“抄底”,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基本上有两种评价:一种是认为这次是巴菲特犯错了,他的名声肯定毁了;另一种是巴菲特买入一般总是比市场的底部早半年到10个月左右。

   关于第一种,没什么好讨论的。各人的看法不同。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听别人说“这次巴菲特犯错了”,可到现在为止,最后都证明是别人在犯错。当然,历史不能说明什么,很难保这次巴菲特没有错。

   本文想说的主要是第二种评价。其实,美国的基金经理和中国的差不多,也是屡屡试图抄底,卖个顶部。嘴里说着价值投资,做的却是趋势投资。这些人甚至总结出经验了,在巴菲特买入后的半年到10个月左右是底部。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这些人的收益率超过巴菲特。

   所以,我的想法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投资上如果越是浸淫于抄底这类的小聪明,越是会忘了真正的大智慧。

   什么是大智慧?听听巴菲特的说法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部,我只知道我买入的几个公司很便宜,价格低于他的价值,如此而已。

   最后就像是黄蓉和郭靖,到底哪个更聪明呢?

  “袁绍”和“刘表”

   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是把袁绍和刘表合为一传的。他们两人共同的特点都是:好谋无决。相比曹操和刘备而言,简直是两个无用的废物。

   如果把他们比做上市公司的话,那就是某些庸庸碌碌的上市公司。它们可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规模可能也不小,但是相对于行业中的领头羊,差距仍比较明显。

   那么,这些“袁绍”和“刘表”,真的是不能投资的吗?

   我认为也是可以考虑的,只要能够满足某些条件。

   首先,要搞清楚:这行业中是否有“曹操”。因为行业的“领头羊”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稍强一点的“袁绍”,或者这个行业很难产生“曹操”。那么,选择弱一点的“刘表”也未必是个失误。

   其次,某些行业内的竞争和争夺天下不同,不一定要拼出一个一统天下的“老大”。

   第三,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袁绍”和“刘表”?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它们的股价便宜,而是因为它们的股价低于它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倒闭且仍有盈利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公司就有一定价值。如果市场因为它是“袁绍”、“刘表”而低估其价值的话,那它就是值得投资的标的。

   肯定有人会说,巴菲特曾说过:宁愿要一颗天然钻石的百分之一,也不要整个的人造钻石;宁愿用一般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也不愿用便宜的价格买入一般的公司。

   诚然,老巴这话是正确的,但是请注意这句话的上下文语境和其隐藏的含义。它的意思是,你已经找到了一个优秀的公司,而且它现在正在以一般的价格交易。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我们当然选择那个优秀的公司。但是,如果现在市场上没有这样的机会的话,我认为,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入一般的公司,也是很好的投资。

   事实上,巴菲特也是在这样做的。比如,买入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因为太大,而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司。它历年的经营成绩也反映出其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公司。但是,因为它的股东害怕美国经济会一蹶不振,所以股价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在交易。巴菲特也买入了这个“袁绍”了。

   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入一般的公司——这个策略很多伟大的投资者都在运用。比如,著名的戴维斯家族、约翰·奈夫,等等。

  股价与基本面

   我们常常会思考:市场真的是无效的吗?或者,市场真的是有效的吗?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不少的支持者。支持市场有效论的人,自然是经济学理论的信奉者们。他们经常会说起“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晚年承认市场有效”这件事。支持市场无效论的人,则一般都是巴菲特的拥护者,因为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我思考的结果是:市场既是有效的,又是无效的。肯定不少人问,你这不是首鼠两端?

   其实,之所以说市场是有效的,是因为随着两百多年资本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渐渐已经成为主流。不论是真是假,只要在市场中投资的时间较长的股民,许多都会自称是价值投资者。基金经理们就更不用说了,从来没听说过他们中间有自称是道氏理论或江恩理论的继承者。

   正基于此,市场中的股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公司的基本面和前景。

   然而,市场又是无效的。虽然人人都想做一个价值投资者,都想要绝对的理智,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产生了“口头价值,行动趋势”的一批投资者。他们口中背着巴菲特的语录,却每天都在预测大盘的动向,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向,天天想着抄底。他们嘴上说长期持有,却又只专注于半年到一年的收益,心中总有个充满诱惑力的声音:我们赚了这一笔就跑吧。

   正是因为这样一大批的“价值投资者”存在,才导致股价反映的公司基本面只是未来半年左右的基本面,公司前景也只是反映未来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前景。

   这样的现象,不论是在中国股市还是全球其他国家股市,都是如此。这恰好给那些能够控制自己感情的长期投资者带来了机会:当一个公司的基本面看上去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变差,而长期基本面却没有变差甚至变好时,股价就会给出非常好的安全边际(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恐惧买入的话)。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