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肯锡建言:中国应主攻电动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 07:42  经济观察报

  耿慧丽

  在国内汽车业普遍将混合动力作为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重点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却建言,中国应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

  10月29日,麦肯锡在北京发布一份名为《中国蓄势待发:电动车的机遇》的报告。该报告认为,在电动汽车 (包括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电池电动汽车BEV)、全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机车和改良型汽柴油内燃机动力汽车四大类汽车比较中,电动汽车在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上,综合表现突出。

  该报告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发展电动汽车,既能帮助中国摆脱对国外传统内燃机技术的依赖,还能为汽车组装企业、配件生产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新产业。如果到2030年电动汽车能够占国内市场30%的比例,将为整车企业带来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为零部件配套企业带来4000亿元的市场机会。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可能据此在全球汽车业第三次技术革命中走到世界前列。

  为何是电动汽车

  这份报告由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带头撰写,他介绍过去8个多月里,麦肯锡的一个全球团队对北美、欧洲、印度、日本、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重点是分析比较几种不同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以及各类车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潜在的发展趋势。

  “我们做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汽车市场都不太好的时候,通过讨论替代能源汽车这样的热点问题,探寻汽车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此研究没有政府部门或企业委托的背景。”高旭特别解释这项研究的中立立场。

  麦肯锡的这项全球研究针对几种替代能源汽车技术,从诸多方面与传统内燃机汽车进行对比。

  考虑到现有技术水平以及商业化可行性,该研究选取了电动汽车、全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机车和改良型汽柴油内燃机动力汽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这几种技术相对成熟,近期有可能实现商业化运行。

  对比指标方面,则主要从汽车购买和养护的整体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对石油燃料的节省程度、汽车产业及政府准备等几个主要维度进行对比。

  研究发现,在中国现有煤电为主的发电结构下,电动汽车具有19%的碳减排潜力,如果中国将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至50%,电动汽车的碳减排潜力有望达到49%,略低于其他替代能源技术,但在减少石油依赖度与节约成本方面,则明显更胜一筹。(见表)

  考虑到中国迅速增长的汽车数量,这种节省可以转化为石油消耗的极大削减,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如果2030年中国汽车总量的30%为电动汽车,将节省7亿桶石油,超过预计所需石油总量62亿桶的10%。

  该报告测算,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5年大概能省2.5万元人民币。如果汽车厂家把电动车成本和传统汽车的差距控制在3万元以内,则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就容易得多。

  中国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高旭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不比国外晚太多,国内有不少企业正在为进入这一领域做准备。比如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方面,中国与领先国日韩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国内已经有电池企业为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的电动客车提供电池。

  下转35版

  上接34版

  而且中国的政府管理机制比较集中,政府如果大力推动,商业化的速度会比欧美更快。

  “我们也与欧美整车企业和供应商做过沟通,他们也觉得在电动车方面中国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高旭表示。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陈全世赞同这种观点,他说,据粗略统计,从电池原料生产、电池与电机开发乃至整车匹配等环节,中国涉及电动车领域的企业有3000多家。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中,电动车产业链做得相对完整。

  此外,虽然中国在电动车技术方面落后于日韩,但发展产业化的基础更好一些。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数量居全球第一,能为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参考。

  并非易事

  尽管前景看上去很光明,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承认,发展电动汽车仍面临很多挑战。目前主要是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提升等问题。另外,政府支持也至关重要,需要从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更大鼓励。

  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推动电力公司和汽车企业的合作,推进充电站的普及。例如,雷诺-日产与一家风险投资支持的新兴公司ProjectBetterPlace正联合以色列、丹麦政府共同推广电动汽车充电电网。到2010年,这两条电网将分别由太阳能和风能提供能源。

  高旭补充说,新技术发展的经验表明,要实现商业化运行,标准化也十分重要。只有标准化才能上规模,只有把中国标准推到全球市场,才能真正帮助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

  陈全世表示,虽然电池技术有可能在5年内突破,但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推进却很难在短期内有较大进展。“政府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电动汽车转到混合动力、氢燃料汽车方面,要再转回到电动汽车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虽然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就组织电动汽车专项研究,但由于电池技术瓶颈一直难以突破,汽车企业普遍不看好电动汽车。之后研发重点纷纷转向混合动力和氢燃料汽车方面。

  从整车企业近期推出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来看,长安、奇瑞、上海通用等主流整车企业纷纷聚焦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则只有比亚迪汽车一家企业准备推出。

  “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规划中已经被边缘化,目前比较看好的是混合动力。‘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的规划是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车的商业化运行。但实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有不少企业响应,电动汽车则主要是科研单位在参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我们推出这份报告并非想干预政府政策,主要是想指出在当前情况下,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机遇。我们认为,如果从政府到研究部门再到企业,能够尽快达成共识,共同朝电动车方向努力的话,中国应该有能力在第三次汽车产业革命中走到世界的前列。”高旭说。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