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浩 实习记者 邓瑶 见习记者 赵飞飞
10月16日,下午4点,和秦皇岛港的其他港区相比,薄雾笼罩下的铁矿石港区显得格外安静,绿色纱网下的一堆堆铁矿石已锈迹斑斑。
“你看,码头全是空的,以往哪会像这样萧条。”带记者参观港区的张先生感叹。
秦皇岛港杂货的一位工作人员则无奈地表示:“都把我们这里当仓库了,好多堆了大半年了都还没拉走。”
其实这只是铁矿石压港的冰山一角。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9月底全国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大约6973万吨;8月份全国铁矿石港口库存量7050万吨左右,其中,澳矿占49.9%、印度矿占13.96%、巴西矿占23.04%。
压港背后,是中国钢企集体限产、减产、停产、半停产的紧急行动,甚至是,一家又一家亏损、倒闭的钢厂。
事实上,自连续8年高增长后,中国钢铁价格自8月以来不断下跌,中国钢铁业首次出现向下调整的威胁。
现货商白描
参加青岛会议的中国钢铁厂家对未来的形势比较悲观。山东莱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朱恒雁表示,“未来钢铁如何发展不好说,现在看,形势比较悲观”。
另外一家来自陕西龙门钢铁集团进出口公司副董事长李连胜(音)对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减产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中国钢铁行业协会顾问吴溪淳会上透露:自9月以来,中国钢材价格平均下跌了300美元。绝大多数钢厂当期都是亏损的。
由于出口减缓和宏观调控等综合原因,钢铁的消耗大户,房地产和机电业的表现像锤头砸在钢铁市场的心头上。
王东升(化名)是华东钢铁市场一家现货公司的总经理,在上海有七八家分公司, 每年营业额大概5亿-10亿。
华东的钢材贸易商主要分为两个阶层,从钢厂直接订货的叫现货商,而从现货商中提货,卖给下游终端客户赚取差价,叫“做工地”(行话“搬砖头”)。“现货商和钢厂之间是唇亡齿寒、生死与共的关系”。
现货商同钢厂的关系举足轻重,存在这样一个潜规则。行情好时,钢厂会大致分配好订货商货物,如果订了1000吨货,关系好的话,额度可能会增加500吨。如果价格跳水,现货商折本也要接一些货。不接,就断了这层关系,以后行情好的时候,根本无法订到货。
“在上海这块市场,这轮钢价下调对现货商打击相当大。从6月、7月钢材高位到现在,总体跌幅达到一半以上,如果提前没有准备,相信不少人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王东升说。
据其介绍,过去几年里,一吨板材赚取400-500元是一个正常的利润,如果一吨能赚1000,那就是暴利。从9月到现在,公司主营的冷轧板已经跌了2000元。跌去了一半,如果现货商中,提货的钱主要来自银行借贷的话,只能宣告破产了。
钢价跳水,钢厂无奈反补。
针对目前的行情,钢厂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反补政策,但杯水车薪。以马钢为例,每个月按10日、20日、30日三天算一个均价,然后再对照订货价的差额进行30%的反补。
“9月份跌了2000多,马钢对我们回补了800左右,其余的损失都是由现货商承担”。
对于大的现货商来说,上个月是一天跌掉一部宝马,现在是一天跌去一套房子。
在华东市场,一年营业额在10亿到20亿的大型的现货公司至少上百家,如果算均值,目前他们的库存量大概在5000吨。对于这个库存来说,至少把这上半年的利润全部吐出来了,所以只能抓紧时间以低价出货。
王东升透露,此前从马钢订了2000吨的板材,每吨均价是5000元,由于几个月以来价格每天下跌,如果今天一吨4000元,公司就在3800元出手,留到明天说不定就只有3700元。这次订货已经让他们的损失达到了300万左右。
“现金为王”战略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房地产进入寒冬,使得钢铁贸易商不得不调整战略为“现金为王”。2008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为11年来首次负增长,根据2008年7、8月的平均销售量计算,各大重点城市消化现有库存的时间将为2年左右。
上述来自国泰君安10月17日发布的研究数字,在螺纹钢贸易公司的身上可以找到许多细节上的印证。螺纹钢主要供应下游房地产建筑市场,所受影响颇大。
福建商人简志(化名)在上海做钢材市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了。依照他稳打稳扎的作风,每年都能稳赚几百万元人民币,如今的市场让他越发谨慎了。
简志说,“现在钢价每天二百、二百地跌,从6月份的每吨6000多元跌到现在3500元左右,跟股票市场一样。下一轮要看3000元这个价位。许多现货商已经撑不住了”。
“我手头一个在无锡的地产项目,建筑商是中国建筑总公司,以前每个月向我们订2000多万元的货,现在停工了,光利润每个月就损失100多万。”
所幸,简志调整销售方针,“高买高卖,低买低卖”,销售之余,利用一天一跌的行情还少有盈利。
“例如,建筑工地13日向我们订货,由于价格按照订货当天计算,我们就尽量把发货时间往后推。现在钢材一天跌200,推一天,一吨就赚200。平均每次发货100多吨,这一块的利润还相当可观”。
但是这样的行情并不值得乐观。到底底部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因此,钢材贸易商也们手头有现货的都在抓紧时间抛货。
相比于王东升和简志,朱文(化名)的经营方针更加灵活,他的公司做工地赚差价。朱文的下游客户主要生产机电设备,上游客户是现货商。
朱文对记者说,目前上海机电设备生产商还是一如既往,生产多少设备,拿多少板材。偶尔有两家来自青浦、松江(上海郊区)生产变电柜的两个厂家可能资金链相对宽裕,或许意识到现在是一个很好的进货时间,比往常多拿了许多。
钢材价格从谷峰跳水,朱文短短几个月内就经历了角色的转变。
“6、7月份,钢材涨得最好的时候,现货商‘牛’气得很,对工地商都是限额供应,打电话去要货,先问你是哪家公司的,货给多少是多少,价格说多少定多少;现在跳水了,他们(现货商)主动打电话过来,好说歹说,催我们订,价格由我们定。我们也不手软,100、100的砍”。朱文说。
这几个钢铁贸易环节,正是国内钢铁市场经历着一次轮回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