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改小组换将 新方案求解“首要命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 0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左青林 北京报道

  鉴于任务艰巨,制定医改新方案的组织架构有望“升级”。

  本报记者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级协调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医改协调小组”)有关人士处获悉,由16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或将“换阵”,即医改协调小组组长由国务院一名副总理亲任。同时,可能新增添四名副组长,由发改委、卫生、财政、人保部四个与医改相关的关键性部门的部级官员担任。

  业界人士分析,此举或将加快日前医改方案意见稿的讨论进程。10月14日,经过两年酝酿的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布后,引发各相关行业和公众的激烈讨论。

  “提高医改小组规格,有助于加强协调和沟通。”上述人士分析,国务院高层领导亲任组长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涉及民生的医改新方案的重视,也有利于统筹各方意见和利益。

  据悉,新添四位副组长还未最后确定,还存在调整的可能性。

  医改协调小组或“换阵”

  由于医改涉及复杂的社会主体和利益,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成为新方案制定的首要命题。

  2006年6月30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14部委(后增添到16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并由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组成“双组长”格局。根据国务院要求,医改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医改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医改协调小组成立后,随即组成了4个专题小组,就医院体制改革、医保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卫生投入机制四个方面,分赴20多个省市专题调研。

  在公众期盼中,2007年1月,由卫生部主导制订的一份医改新方案初稿,经媒体披露后引发来自各界的争论和质疑。

  “各方对方案初稿存在很大争议,包括协调小组内部。”上述人士表示,这么多部门“坐在一起”讨论医改,如何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成为关键。此间业内人士分析,公众热盼新方案公布的时间表一拖再拖,也证实了协调利益的难度。

  为了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医改路径,决策者们决定吸收更广泛的社会意见。

  同年3月,卫生部高层透露,医改协调小组“平行”委托了6个机构(后增加到9个)拟定医改备选方案。此后,部门之间的不同看法,通过9个非官方的备选方案中的不同观点展现出来。

  历经3年的新医改讨论,路径争议是显现的,而背后是利益调整之争。

  最大的利益之争来源于部门。按现行中国行政机构体系,与卫生相关的部门,窄口算有卫生、发改委、财政、劳动保障、药监局等,而宽口算竟达十几个如教育、农业、民政。

  “各部门意见不统一,难以协调,需要国务院更高层面出来统筹。”上述人士分析,之前医改协调小组组长为部级层次,作为平级机构,出门协调其他部门“不够有力度”。

  因此,国务院一位副总理亲任协调小组组长,有望解决上述协调难题。同时,据该人士透露,鉴于卫生、发改委、财政和人保部跟卫生改革的“相关性强”,这四部部级官员可能会出任协调小组副组长。

  “但是否新添四位副组长,还未最后确认。”该人士称。

  重调新医改方案?

  各方利益和部门协调之难,直接体现在日前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

  10月14日,医改协调小组正式对外公布新医改征求意见稿,并称在一个月期内,社会各界可以对方案内容表达观点。

  13000多字的新医改方案全文甫一亮相,即刻引发了广泛讨论。舆论称之为“专、涩、绕”,之前参与医改讨论的专家们也表示“看不懂”。

  “方案最大特点是调和了各方意见。”一位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有关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公众之所以“看不懂”,在于方案以捏合方式出笼,各利益主体在方案里各写一段,以求各自诉求都有所体现。

  [1][2]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