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找钱眼 为农民想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23:47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钱眼之一:现代农业增收入

  核心词:现代农业 发展方式:集约化经营

   “关于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因果关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邓大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我认为,现在有些记者的报道有失偏颇,他们只看到租进土地的农户的增收,而没有看到出租土地农户的没有增收。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只能够带来租进土地的农户的增收,而出租土地的农户只能够得到固定的租金收入。所以,增收不是土地流转的功劳,而是外出务工经商的功劳。”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为了解决耕地的超小规模经营问题,必须促进土地流转。近20年来,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依赖耕地收入,这是促进耕地流转的必要条件。

  “土地流转的效益还受制于土地市场的发育情况,有些地方土地市场发育比较好,如河北威县棉花生产区,每亩租金达到了500元,而湖南汉寿县,土地市场根本没有发育起来。”邓大才说,“但是河北遵化县的葡萄生产,平均每亩的纯收入能够达到3000~5000元,这就告诉我们,现代农业应该是经营形式、生产要素、支援支撑体系等3个方面的现代化。当然即使这3个方面都达到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的增收还会受制于农户的经营规模与市场需求。此外,在产权制度范畴内土地的制度化、规范化、物权化、财产化是有助于农民增收的。”

  邓大才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土地金融的发展和土地流转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能,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可能,农民能否真正增收还取决于农民能否利用土地金融,能否放弃土地外出务工经商。其实,所有权为不为农民所有倒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农民要拥有土地物权,土地产权能够财产化。

  就政府而言,邓大才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想办法:一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二是承担必要的公共设施,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三是建立比较完善的补贴政策,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这3条都是比较消极的措施,其积极的措施是优惠或者免费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对接,将农业纳入工业生产体系,使农业成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

  钱眼之二:规模畜牧见效益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核心词:现代畜牧业 发展方式:规模化

   “从整体来看,我们这儿农户的收益还是不错的,有的1年能赚2万元或者3万元。虽然前一段出现了牛奶滞销的现象,但是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吉林省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卢有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作为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卢有发的工作与当地其他的养牛户不同,他主要负责当地养殖基地肉牛的销售。“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销售上,与散户养殖相比,我们这个养殖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由于规模经营,许多经销商会主动来收购。”

  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的《2008-2009年中国畜牧业研究咨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因地制宜,由家庭养殖向适度规模化养殖发展是当今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家庭养殖存在效率低、环境污染不易控制和不便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缺陷,而规模养殖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但是我们现在还处于过渡期,要完成其过渡需要政府政策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支持。农业与工业不同,它的鲜明特点就是见效慢且效益低,是一个需要政府补贴的行业。而且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消息闭塞,对新知识和新技术认识接收慢,这就更需要政府的引领扶持和科研人员的帮助。”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助理罗绪刚对本报记者说。

  “我认为,现在实用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还很薄弱。”罗绪刚说,“目前我国很多畜牧兽医推广站都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内职工的待遇和福利跟不上的缘由。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对他们实行公务员制,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他们能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比如推广实用高新技术,引领农民运用高新技术,并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这对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很关键的一步,而且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事物发展的客观科学规律做实事。”

  罗绪刚强调:“目前我国并不缺乏畜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但是管理却有待于改进,即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的服务型、学习型政府,现在政府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此外,我们要建立一套长效的监督机制,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可以借鉴。”

  钱眼之三:特色旅游富农民

  本报记者 钟慧文报道

  核心词:旅游业 发展方式:农家乐

   “中国农村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当中国农民的消费开始升级时,这架马车的动力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但是只有农民的可支配性财产增收才能刺激消费。”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新的增收方式则是多元化的,旅游带动增收就是其中之一。从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尝到了甜头的北京海淀区北安河的农民老章,激动地对本报记者说:“我从2005年就开始承包了4亩山地种植樱桃和枣树,组织游客来采摘,平时拉到外面卖樱桃不过10块钱一斤,但是采摘的话就可以卖到二三十块钱一斤。这样不仅赚得多了,而且人们很喜欢采摘这样的旅游项目,生意很红火。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都会有客户打来电话询问果子是否成熟,是否可以采摘。一年下来赚个三四万不成问题。”

  农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系列旅游符合现代人的猎奇心理,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希望在周末或者黄金周假期到郊外散心、呼吸新鲜空气。“工作压力大,所以需要一个山清水秀、一切都是纯天然的地方,我周末只要有空,都会去京郊吃农家饭和采摘。回来后就会感觉特别放松,心旷神怡。”北京市丰台法院的倪燕说。

  以前的农家乐旅游都是几家几户农民自发组织的,所以无论是质量还是卫生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但是随着农家乐旅游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他们的引导和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在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的旅游业才能沿着规模化和正规化的道路发展,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经济体。

  如今的农家乐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路子,沼气入户,厕所卫生,圈舍干净,屋外有绿,柴草入棚的新型生态农家庭院让游客更加舒适方便。记者来到北京市平谷区的一家农家院,客房窗明几净,现代的卫浴模式,院子里歌舞厅设备齐全,加上可口的农家饭菜的确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红火的生意也让老板笑得合不拢嘴。

  钱眼之四:劳务输出鼓钱包

  本报记者 武文静报道

  核心词:劳务输出 发展方式:劳务品牌

   说起劳务输出,其实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近几年来,西部地区在尝到劳务输出为农民增收带来“短、平、快”的甜头后,一方面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另一方面就业快、工资高、效果明显的劳务输出也受到农民兄弟的积极响应。事实上,动员农民外出就业和开拓外出就业市场是劳务输出产业开发中两大重点,而在形成劳务品牌优势后才能真正使劳务输出产业做强做大。

  “以前,村里人都不愿意出来打工。现在思想转变了,很多人都积极地出来找事情做。”来北京打工3年的张师傅说。以前,西部地区很多农民都不愿意外出打工,“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思想根深蒂固。针对农民不愿意外出务工的传统观念,西部地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把重点放在了解放农民思想,对农民开展说服教育上,向农户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比如组织宣传队开展劳务输出宣传、组织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组成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等,在提高农民群众对外出务工的认识的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对于就业市场的开拓,不少地方以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务工常识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证、推荐上岗“一条龙”服务,积极变规模型输出为质量效益型输出,变过去传统的直接输出就业为“培训——就业”,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为农民增收拓展空间。由于培训全面到位,不仅能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并且还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敬业精神、技能本领、经营之道,在全国劳务市场上形成品牌优势。

  “通过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密切联系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以这种特色明显、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政策的合理引导,形成了如‘撒拉人家’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劳务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委副书记韩玉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钱眼之五:乡镇企业盆满溢

  本报记者 武文静综合报道

  核心词:乡镇企业 发展方式:农产品深加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现在农村经济结构的70%都是乡镇企业创造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畅游,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也做出了非常有利的探索。”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

  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且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为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2006年,来自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每年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34.6%。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以苏南为例,它是率先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小城镇的地区,通过不断转移农村劳动力,苏南农民人均收入始终居于全国前列。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所取得的成就表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需要继续发挥乡镇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这样,不仅农民收入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质量也可以不断提高,农村社会面貌必将大大改观。

  甘士明指出,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可以把一些小产品做精,做深、做专来提升我们小产品的占有率。浙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工业,而且80%的产品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创造的。所以要让大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进行产业化配套,优势链条的互补,以此来提升我们的产业层次。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