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谁的如意算盘打得更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02:34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秦 炜

  汇源与可口可乐的买卖拉开了序幕。因历年以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来战略投资人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为引子,所引发的国民对引狼入室嫌疑的过度敏感,使每一项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都可能会导致公众的警惕。中国公民无疑成为当下中国经济财富的守门员,这既帮了政府的大忙,也将使政府未来做相应决策时变得日益谨慎。

  中国基金论坛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崔新生分析认为,汇源的未来,在于朱新礼与可口可乐的如下博弈:可口可乐无疑是战略投资人,收购在中国占据纯果汁饮品市场老大的汇源,主要是销售终端网络,其次是品牌,某种意义上,销售网络与品牌是分不开的。销售终端所谓市场,可口可乐需要在中国10多亿嘴里的潜在口感中扩大自己的利润,选择中国市场一个关联度最高的“老大”,无疑是上佳选择;朱新礼要借道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网络,即可口可乐一日做汇源(纯果汁饮品等),朱新礼的上游就有用处,依附于可口可乐全球网络,汇源就只能扩大而不会缩小。因此,朱新礼的上游利益就能保证并不断扩大——这是朱新礼的如意算盘。

  这里有两个假设:一是可口可乐任何时候不能放弃汇源品牌;二是汇源上游对可口可乐的需求牵制,足以保障朱新礼的上游稳定性。

  关于这一点,崔新生说,就我从自己多年积累的产业投资理论及经验认为,产业链的价值呈浪推曲线,上游起始,属于利润、也是风险的最高峰,汇源的上游是果园、果树、苗、种子、水果加工等,朱新礼非常精明地掌握了上游,这在产业投资领域是一个绝佳的战略。但是,产业投资曲线的下游,同样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一段,下游想要控制价格,必然通过制造环节倒逼上游,使上游的利润空间趋薄。可口可乐完全可以通过下游的规模需求力量,通过产业链传导,不断地挤压朱新礼的上游,直到朱新礼不得不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投降,将上游一并低价卖给可口可乐;二是自己重新做一个新汇源,这要付出三到四倍的代价、甚至会引发类似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长远看,自然对朱新礼不利;胜算的仍然是可口可乐。

  其实,汇源取道香港上市而不是在内地,也许本身就有今天这一步的蓄谋在里面。通过香港资本市场与国际巨头做买卖,可以规避许多障碍和风险。从近期,汇源拿到179亿港元、朱新礼得到近75亿,眼前利益似乎过得去,但从长远看,这未必是桩好买卖。

  至于所谓民族品牌和产业保护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汇源是朱新礼的,如同脑白金是史玉柱的一样,谈不上民族品牌。中国类似的品牌不是靠长期积累的美誉度陈酿形成,而多是广告轰炸出来的。从巨人到脑白金,史玉柱堪称中国品牌的速成大师,外资更看的清楚,中国品牌毫无含金量可言,网络至关重要。

  崔新生认为,作为民族、或者国家产业的保护层级,大致可为基础产业、不可再生资源、网络、品牌、知识产权等,汇源被收购,从战略上是小精明,但作为一个生意人,朱新礼很可能意识到的是未来做大的风险掌控能力不够,这不失为一个功成身退之计,不要扯什么有利于民族和国家利益。

  由于中国缺少产业保护方面的手段和策略,特别是产业合作与开放,哪些可以开放、哪些不可以开放,哪些先开放、哪些后开放,哪些开放多少等等,仅是一个粗放式的杠杠,真正应对手段基本没有。就反垄断法而言,许多条款往往不堪一击。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