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蓉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鉴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在持续动荡,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中国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难度加大。有观点认为,大跌之后市场上已出现许多诱人的投资机会,中国应该大胆去海外“抄底”。对此,瑞典前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英国私墓基金TerraFirma高级顾问邓达德(DagDett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对金融机构潜在的投资机会应更加谨慎。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也持有类似看法,认为中国将增持美国国债而非大举购买海外金融机构。
邓达德告诉记者,中国在建立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和如何利用当前下行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机会方面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即确定合理的资产交易价格和并购机会、管理所投资公司的业务、应对目标国不同的声音等。他说,首先,寻找合适的并购时机需要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当前海外许多公司的收入和风险状况都不甚透明,因此,需要对相关资产和领域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确定正确的风险回报率。其次,对所投资的公司业务的管理非常重要。当然,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或企业需要先明确是投资少数股权还是寻求控股更加符合其利益,这取决于投资目标———是公司战略还是投资回报,以及收购方是否有过相关经验等。第三,在公众舆论方面,收购方应该考虑是否做好准备并能够应对目标国可能出现的不同声音。
“如果西方的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方都难以正确地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债务做出定价,那么对中国来说也许会更难,尤其是当对风险的定价还在起步阶段时。不过,历史上也不乏大胆行动带来丰厚回报的例子。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对金融机构潜在的投资机会应更加谨慎。”他说。
当然,他还表示,如果对其他行业的资产进行投资则情况不同,因为大部分行业的定价都比金融行业更加透明。
黄益平则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在目前阶段不会鼓励中国机构大规模购买海外金融机构,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多数中国机构只具有在国内开展业务的经验,对国际资本市场了解很少;其次,金融危机可能尚未结束,现在出手购买为时尚早;第三,只有当中国机构具有真正的金融需求时才应走出去,而不是仅仅为了国际化。
此前,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和一些金融企业已先后投资海外金融机构。但因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其投资蒙受了较大账面损失。尽管如此,一位金融界人士在上周末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上评论说,中国对摩根士丹利、百仕通、巴克莱等机构的投资总额略高于100亿美元,只占中国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约0.5%,其余大部分外汇储备都投向了美国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而这些资产,特别是美国国债在近期动荡的市况下已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比股票和其他证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即使“两房”出问题也没有损害到持有“两房”债券的中国投资者利益,因美国政府很快出手接管了这两家企业。因此,这位人士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其实做得相当好。
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5410亿美元,比7月份增加223亿美元,创出年内持有美国国债的月度最大增幅。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
黄益平预计,中国不会在现在这个阶段积极实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未来将会更多地投资于美国国债,主要原因是即使中国想实施多元化,目前也没有什么可以买的。同时,他还表示,大多数中国官员相信,尽管目前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很快改变,且明年美元汇率实际可能升值。
事实上,虽然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但最近美元汇率却不跌反升。10月22日,市场对欧洲央行将降息的预期推动欧元对美元跌破1.28关口,为2006年11月以来的首次;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也全线走软,俄罗斯卢布对美元连续第六天下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10月24日,因英国国家统计局宣布第三季度该国经济增长率比前一季度下降0.5%,出现1992年以来的首次收缩,显示英国经济可能正陷入1991年以来的首次衰退,英镑对美元汇率5年来首次跌破1比1.60关口,伦敦当地时间9时42分为1比1.5599;当天亚洲货币也全线下跌,其中韩元和新台币领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