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的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23:50  21世纪经济报道

  顾昕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8年10月14日,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终于向社会公布了。

  新医改的两大具体目标是解决“看病贵”、缓解“看病难”。新医改方案将“以人为本”、“社会公益性”和“公平”的价值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这无疑同民众的期待相契合。

  要实现“人人有病能医”,有两条道路:其一是医疗机构慈善化,无论是看病治病还是用药吃药,都低价运行;其二是走向全民医疗保险,人人参保,政府给予一定的参保补贴。

  先说第一条道路。中国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人主张可以实行大体免费的医疗,也就是实行全民公费医疗体制。这样的体制是很多老百姓心向往之的。但是,一旦实行这样的体制,如果国家不投入足够的经费,让医护人员全年有半年都要当“天使”,“无私奉献”,那么年轻一代学医的人将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合格的医护人员越来越不足,老百姓自然看病越来越难,也自然越来越贵(低价的背后是各种走后门、托关系、送红包)。

  如果不让医护人员喝西北风,还要让老百姓能低价看病吃药,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增加投入。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在2007年,全国各类医院的总收入达5657亿元。如果要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制度,那么政府至少要投入这个数字的8成;而且,一旦看病吃药8成公费了,看病吃药的人肯定会增多,最保守的估计也是至少增加2成多。如此一来,国家财政至少要花费6000亿元,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实际上,2007年,国家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事业(不单单是医疗,还包括公共卫生)的预算支出仅仅1779亿元。在短时间内要国家财政支出翻三倍多,有点难。

  于是,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必要选择,只能走向全民医疗保险。就此,《方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第六项专门论述了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的战略措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全民医保”,是医疗保障体系走向完善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就是基于现有的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对于老百姓来说,走向全民医保的关键在于谁来付参保费。就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毫无疑问,同根本无法实行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不一样,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就是参保者需要缴费。但是,与以往的医改方案有所不同的是,《方案》第一次将所谓“补需方”的公共财政措施纳入了。在第十项,《方案》明确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