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口北批发第一城改写武汉批发产业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08:43  长江商报

  传统批发市场升级变迁大势所趋

  最近几年,本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面临了自改革开发以来最严峻的经济问题,而与这些地区地缘上邻近的中部和部分西部地区,则在吸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迅速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武汉,正是在这种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共享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盛宴。

  位于武汉北部的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又称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携区位优势、完善配套和地方政府政策性利好,很有可能成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市场先行者。

  内需辐射加强 东南沿海企业内迁

  其实,中部崛起并非仅仅只是大力发展本土产业和经济,今年以来,沿海众多中小企业遭遇严重困境,当地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呈加速之势。

  曾凡兵的工厂今年几乎倒闭。由于原材料和汇率的双重上涨,他将利润率压低一半作出的报价,依然比去年高出30%以上,再加上主要出口国美国今年经济不景气,国际订单雪崩般减少。因开工不足,工厂里的800多个工人,现在只有不足200人还呆在岗位上,并且不是每天都有活干。

  无奈之下,将工厂转型做内销,但从东莞发货到中部、东北、西部和北部,巨大的物流成本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和内地同类型企业相比,虽有更为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也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目前,曾凡兵正考虑把企业迁到武汉来。“得中部者得天下,布局中部,首先要布局武汉。”他说。

  业内专家称,为了使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国家正相应减少投资所占比重,而受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出口量逐渐缩减。而只有契合消费市场的内向型产业,才能通过扩大市场有效抵消成本压力。而武汉的产业结构中,源头产品和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正呈现内向型经济特点,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武汉应对成本危机能力比东部更强,发展潜力更加巨大。

  其实,近几年,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土地厂房价格、水电费用等整体生产成本的持续升高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根据“绝对成本”理论,解决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成本比较便宜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深圳老板徐先生一直为自己将公司迁至武汉后所取得的成绩而欣喜不已。徐老板称,近几年来,深圳商业环境日益恶化,成本急速高企,让他下定决心将公司迁往人力成本更为优越、区位优势同样明显的武汉。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06年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迁回武汉一年后,生产及管理成本锐减3成,同期利润增长了45个百分点。

  已在盘龙城扎根4年的汉口北集团董事长阎志看来,东南沿海企业家纷纷将企业内迁到武汉,除了武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拥有众多高素质低成本的本土人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有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该项目被省市列为重点建设工程后,黄陂区日前又出台十大优惠扶持政策,帮助入驻商户享受工商、税务、户口、住房、教育、融资等全方面的立体政策条款,并制定了以义乌政府政策模式为蓝本的“长期政策保障措施”,推动该市场成为中国内地最具争竞力的全国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一级商品批发总部。

  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万商西进”高峰论坛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将在七个方面做好工作,推动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

  一是扩大中部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范围。继续扩大承接地范围,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带动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二是引导外商投资中部地区。三是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建设上,继续对中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四是鼓励中部地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五是支持中部地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六是支持中部地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七是继续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培养商务人才。

  为此,多位“孔雀武汉飞”的东南沿海企业负责人,用企业内迁武汉的行动,给予了自己对“中部崛起,武汉先行”的深刻理解。省社科院一位经济专家认为 “汉口北批发第一城作为我国第四代专业批发市场的典范,已然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最佳承载点,也必将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千亿商贸物流板块落户汉口北

  今年1月,为了加快推进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升武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武汉市政府出台9号文件,提出在包括汉口北部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建设“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经济战略,黄陂区政府也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主体,打造武汉新千亿元商贸物流产业板块的发展目标。汉口北被推上武汉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风口浪尖。

  其实,武汉作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和商贸传统重镇,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

  据联合国采购机构统计,全球在中国中部地区采购贸易额已突破8000亿元,作为中部商品贸易、货运流通的枢纽,武汉已成为未来中部地区乃至中国的国际商品交易柜台。

  据了解,武汉现阶段商贸市场直接辐射华中六省(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江西)3.61亿人口的超大市场,拥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97.49亿元,随着市场功能的提升和交通优势的辐射影响,还将直接影响西部和北部地区等潜力市场。武汉本地传统市场年批发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新增批发市场总量在2000亿元以上,而且正在以年增长率10%的速度飞快增长。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的轴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历来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商业、金融、文化教育中心和重要的科研基地,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型特大城市。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西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都在一个半小时航空圈内,武汉已经成为中部最大的铁路、航空、水运、公路四大交通枢纽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港。

  黄陂区区长徐进称,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新特区的建立,武汉530年的商贸物流业迎来新的发展拐点。凭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武汉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商贸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最佳承接地;盘龙城密集融合的国家级交通战略资源和新型商贸中心的成长优势,成为中心城区批发产业的最佳复兴地。这些背景优势的综合叠加,为批发第一城力助武汉打造新千亿元物流产业经济板块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业内某知名专家声称,“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对武汉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中部战略支点,武汉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突破性地发展大市场,以市场促进制造业的大发展,制造业的大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市场的繁荣。

  全国各地批发业处于升级与变迁的高峰期

  随着城市市政规划与建设的提速,中心城区现有交通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大型专业市场对物流的要求;高昂的经营成本也不能保障众多经营者的合理效益;同时,许多专业市场的现有规模、服务配套、环境布局等方面也不符合如今商业经营的标准。国内很多大型批发市场都在谋求新的出路,外迁和市场功能升级成大势所趋。

  据了解,就连目前国内商贸市场做得最好的义乌国际小商品交易中心,它的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它从1978年的马路市场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城2期,整整经历了5次变迁8次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除此之外,深圳华南城作为与义乌市场并驾齐驱的大型批发市场(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的别称),虽然它距离深圳市中心有近20公里,但区位优势明显,经过2004年和2007年的两次建设后,已经是集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现代综合商贸城。

  “由于市场涨租、拆迁等潜在问题,市中心批发市场商铺潜力空间和利润回报率远不如以前,批发市场商户目前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兼具市场经营和投资价值的理想商业福地,没想到汉正街外也有了这样现代化的大型市场”。一位在深圳华南城经营多年商品批发的陈老板近日来到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考察,对这个地方相当满意。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几个大型市场,如深圳华南城,义乌商贸城,昆明的螺蛳湾、杭州轻纺城,批发市场外迁和功能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而汉口北国际商品贸易中心建在有着庞大物流体系的盘龙城交通黄金节点,它的面世,符合我国传统批发市场发展变迁的定势,有利于解决武汉中心城区现有批发产业在交通物流、安全信用、运营成本、商业配套等方面的面临的诸多困局,正在一步步改写武汉市乃至中部地区批发产业的发展格局,助推武汉重新回归全国批发重镇的席位。

  改变武汉传统批发业的

  一次世纪举措

  武汉从“中部坍塌”、“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一晃成为客商云集的投资沃土,100年前的东方芝加哥荣光终于再现。

  务实的武汉人,不愿错过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更坐拥九省通衢的优势区位,和全国第三大智力资源集中地,发展武汉,武汉发展,靠什么作为切入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多位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提出了“商业振兴”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经济发展步伐已经落后许多东南沿海城市,但市场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据武汉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占到16%,高居全国第一,超过全国水平一倍。

  “商业振兴”如何起步?从哪里起步?在2008年2月16日的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阮成发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武汉要突击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等生产型服务业,规划建设临空、临港经济区,积极推进阳逻港口物流园区、天河航空物流园区、汉口北专业市场群、舵落口物流中心、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国家生猪期货交易交割中心建设。

  汉口北专业市场群,作为多位权威专家、学者眼中武汉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板块,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武汉产业地产的领航者武汉卓尔企业汉口北集团高瞻远瞩,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规划,其旗下的核心产品——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作为国家一级专业批发市场,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支持项目、武汉市重点建设工程。自2007年11月8日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和市场招商工作进展顺利,首期鞋业、皮具、小商品三大市场将于本月28日正式开盘。

  今年9月28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隆重迎宾认筹,迎来了来自广州、成都、义乌等地的上千位意向客户,他们大多是物流及商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先行者,一致看上了武汉商业振兴的黄金机遇。

  一位来自成都春熙路的服装批发公司老板王刚告诉记者,关注这个项目已经很久了,武汉的发展前景和区位优势均远胜于成都,这次认筹他希望能当场把看上的铺子敲定。另一位李先生,去年年底已经和卓尔集团达成了入驻协议,这次过来是专门查看工程进度的。

  而据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自10月6日起,项目在本地市场大受欢的同时,开始在广州、深圳、温州、义乌、晋江、成都等中国商贸批发业发达城市开展全国认筹招商工作,外地商会机构和商户代表踊跃参与,签订市场合作协议20余份,预订商铺500余个。该工作人员说,“依照现在的人气,物业的租售早已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抓住东南部批发产业转移、批发商户商业计划向内地拓展的大好机遇,引导他们来武汉发展,让这里做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记者在现场看到,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作为汉口北专业市场群首个启动建设的核心示范项目,一期30多万平方米的市场建设将于本月底封顶,正式开盘迎客。观察人士普遍认为,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将在中部地区再造“义乌批发航母”,引领中部批发业迈上一个全新的舞台。

  本报记者 黄妮娜 阎四海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