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圆
义乌国际商贸城卖彩灯的商户越来越焦虑,往年,这些彩灯早已整齐地排列在集装箱内,运往大洋彼岸。与此同时,生产圣诞产品的玩具商也开始恐慌,为什么以前从5月开始即络绎不绝的订单,仿佛一夜间蒸发。他们不知道的是,随着金融海啸的蔓延,欧美市场消费指数已一再滑落。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的统计报告,再度印证了危机的影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受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小超,在谈到金融危机影响时,更是使用了“很大”的字眼。他说,“作为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越来越密切的中国来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我们初步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而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首次承认经济已经放缓。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因素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这场大西洋彼岸蝴蝶扇动的翅膀,掀起的巨浪不意间已经来到了身边。不久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集中爆发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还会继续,而“新兴经济体无法独善其身于国际环境之外”。他认为,虽然国内总体经济形势运行比较平稳,但是宏观调控的风险和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冲击正在加大,同时国内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从内部来看,受国内成品油、电力及初级能源价格的扭曲、工资上涨、高位运行的PPI和CPI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
宏观政策已然转向
虽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等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巨大的内需潜力,强大的财政支持等等,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衰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迄今为止,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约仅暴露了20%到30%,这使得谨慎应对显得极其重要,宏观政策的调整成为必须。
今天,另一条引人关注的消息是“国务院会议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而此前杭州、上海等10个城市已分别出台了救市措施。这意味着过去几年,挤压楼市泡沫的宏观政策已因为市场形势的变化发生调整。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央行更是罕见地两度降息。
而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则被认为“体现了财政政策全面转向扩张”。而通账受控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
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尽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7.0%)高于去年,但回落之势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落,9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到4.6%。
拉动内需从何做起
目前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此一旦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开始下降,要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内需的启动将成为关键因素。
李小超认为,扩大内需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一方面是消费。从现阶段来看,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大量投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加以改进。而促进消费的着力点更多,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比较强劲。
但拉动内需谈何容易?多年来,中国连年增长的巨额储蓄存款,一直被视为“笼中之虎”。为了拉动民间消费,政府也曾不遗余力,但一直收效甚微。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有针对性地拉动内需的措施。过去几年拉动内需的主要措施是农业税的减免、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医保社保体系的建立。”《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中国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因为不敢消费。看病、上学、失业都没保障机制。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中,老百姓收入的比重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收入不是增加了,而是相对减少了。”
他认为,除社保医保外,能支持消费的是财富,并且这种财富要能随着经济的增长,保值增值,这是社保外更重要的安全体系。“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量财富还掌握在国家手里。经济越发展,土地、铁矿石等资源的价格长得越快。而资源类的企业大部分掌握在国家手里。这些企业赚的钱,大部分归国家了。在现在这样一个财富偏向国家的情况下,老百姓缺少了一个未来消费的保障机制。
“十七大提出增加财产性收入。但问题是怎么落实?”沈明高说,现在老百姓获得财富的渠道主要是存款、买股票、买房。买股票当然是增加财富的一种方式,但这个市场波动太大。股市涨上去是财富效应,跌下去呢?他认为应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它的好处是回报比银行存款高、风险比股市低。但我们恰恰没有这样一个投资渠道。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在当前启动百姓消费乏力的形势下,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不失为良策。现在老百姓不消费,那么政府就必须消费,政府消费以后出现的赤字,若干年后可以通过减持部分国有企业来弥补。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