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余牧:粮食安全是世界性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8日 00:01  中国产经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评论之二

  文/本报评论员 余牧

  1996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尖锐问题,他认为,到2026年,中国人口将达16亿,每年粮食缺口达2亿至3亿吨,而世界可供粮源也就是2亿吨。布朗提出的问题确实尖锐。尽管布朗在具体计算中国粮食产量、增产潜力、人畜粮食消耗量、耕地增减等方面不够准确、确切,但是他提出的粮食安全问题,确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足以引起我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警惕。

  人们说,民以食为天,这话不错。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确实属于“安天下”的公共性、基础性、战略性产品,需要国家加以特别的保护,从全世界来说,粮食安全的形势确实是比较紧张的。过去45年,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到现在560万吨,增幅149%。一项资料表明,1962年世界储粮可以吃81天,到2007年11月,世界储粮只够吃57天。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农业生产呈现波动和不稳定性,粮食库存量不断减少。在全球粮食生产总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中,2006年增产的只有中国,印度和巴西为平产,其余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等7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而这7国或地区又都是粮食的出口国,出口量占全世界的85%以上。7国或地区的粮食减产已经给国际市场带来一番震荡。目前全球粮食严重短缺的国家有39个,其中9个在亚洲,24个在非洲,5个在拉丁美洲,1个在欧洲。中国人口众多,一旦粮食短缺,靠国际市场无法保证。

  所幸,由于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直把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时期。从1996年、1998年以来,粮食的总产量都达到了1万亿斤以上。这样,在粮食供求上就出现了一个“总量大体平衡、来年有余”的格局。中国的耕地不到世界7%,却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2006年与1996年相比,全国总人口增加约9000万人,而同期城镇人口却增加2亿以上。10年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从30.48%提高到43.9%。平均每年增加200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农产品生产者逐步转变为农产品消费者,整个国家的人均农产品消费量也将显著增加。加上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日益严峻,耕地持续减少,淡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老化失修,粮食安全仍然不容乐观。为了及早规划,未雨稠缪,不久前国务院作出粮食安全规划,计划在现有粮食产量1万亿斤基础上,用5年左右时间,增产800亿斤商品粮,适应人口增加所需。即便如此,我们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始终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入WTO至今,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应该警惕国际粮商企图控制我国粮食市场。当前,世界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垄断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并已成为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隶属于ADM的益海嘉里集团,已控制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60%~70%的份额,目前正加紧并购中国的粮食加工企业,并积极寻找粮源。这种动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我国80%大豆压榨能力被跨国粮企控制,国内企业失去了话语权。在本轮全球粮食涨价大潮中,掌握大豆控制权的跨国企业获得巨额利润。跨国粮商的操控,也是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后,我们难以调控的重要原因。如果这种局面在粮食上重演,结果就会像值物油一样,我们将失去对粮食市场的话语权。一旦粮食定价权旁落,这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方面,尤须及早谋划。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