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应封死权力寻租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01:41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对新医改方案展开激烈讨论,“政府直接干预药品生产流通的做法,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等意见频频从话筒中急促传出(据10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笔者以为面对如此诤言,职能部门当从善如流,为遏阻更大行政寻租空间扎紧制度篱笆。

  应该说,新医改方案有很多亮点。譬如,四梁八柱的配套机制就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可降低药品价格的思路尽管颇有新意,却招致了医药界的质疑。“定点生产加强了企业恶性竞争。生产和供应应该是市场竞争机制,而不是政府来定。”“怎样定点?谁来定?谁来配送?谁是中间环节?”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表示,如果这些词语前的主语是“政府”,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寻租空间。

  事实上,药品定点生产,有悖公平竞争的市场游戏规则。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公布全国第一批10家定点生产18种“定点处方药”的最高零售价,就弄得医药界“一片沸腾”,其原因并不是对普通药20%的药品降幅感到不满,而主要针对“钦点”。不仅资源配置缺乏科学性(如华南地区用药量一直都很大,而10家制药企业中却没有广东的制药企业),更在于这违背了市场竞争面前企业平等的游戏规则。

  实际上“定点生产”的政策试点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据报道,一位医药协会会长发现,18种药品实行“单独定价”比市场招标价还贵。如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80万规格的“注射用青霉素钠”,作为政府“基本药物”定价为0.8元,而市场上的招标中标价为0.46元。

  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也容易滋生腐败。有关方面称意在杜绝因为“以药养医”而产生的滥用药、用贵药。但地方政府什么都控制,医疗机构全部在其管辖下,这既与“管办分离”的改革目标不符,同时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医疗机构的资金分配权全部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很可能滋生新的腐败。对医疗机构采取绩效管理,与计划时代在国有企业评劳模评先进并无什么区别。

  更应看到,政府“计划控制”与“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方向相去甚远。新医改方案的“计划控制”并非只局限在医保、药品领域。卫生部拟推行的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实际上剥夺了医院的采购自主权,增大了权力的寻租空间。

  可见,新医改方案如何遏制医药购销领域的权力寻租,仍然需要细密的制度设定和安排。

  □刘效仁(安徽 职员)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