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众期待医改方案“通俗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02:26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国家发改委网站10月14日正式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

  怀着兴奋夹杂一点忐忑的心情,笔者马上进入网站浏览了这份已经等待很久的医改方案。但必须承认,笔者几乎是硬着头皮将全文读完的。有很多宏观的概括,有很多粗线条的政策描述,还有很多未来愿景,但所有的一切要想兑现成真切可见的现实和真实可享的福利,却非得有成百上千倍于此的具体政策从中嫁接不可。如果也算是一种“意见和建议”的话,笔者很想知道的是:如此宏观的医改方案将如何与非常微观的公众愿景实现对接?

  普通民众对于新医改方案的期待,往往总是很具体很“微观”的,比如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我什么时候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一个无钱医治的重症病人,我能否得到政府的救助等等。显然,面对这样一份如此宏观的医改方案,普通民众是很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的。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网站上显示的公众意见仅仅十几条,而且大多与医改方案本身的贴近性很差,不是针对医改方案的某条某款发表看法,而只能自说自话地发表一些与医疗有关的观点。

  新医改方案给民众的最大感受就是“看不懂”,总感觉缺少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在本意上,发改委不是要将征求意见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专门研究医改问题的专家学者,但过于宏观的医改方案无疑间接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让普通民众要么有话说不出,要么也只能说些与医改方案本身似乎毫无关联的“废话”。

  另一个颇为值得担忧的地方是:过于宏观的方案容易在实际执行中发生扭曲变形。有发改委官员曾将“迷失方向”定位为旧医改的最大损失。但这一方向的迷失却并不肇始于1997年出台的旧医改方案,它明确界定“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换言之,旧医改之所以迷失方向,不是迷失在了方案制定和规划,而是迷失在了现实执行。

  没有好的执行,再好的医改方案恐怕也无济于事。相比于大而全、宏观而笼统的纯方向性愿景描述,公众更为期待的也许是一种小而精、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医改方案。

  □舒圣祥 (杭州 财务工作者)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