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府可乐欲索回自有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 06:4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玉香 北京报道

  百事“消牌”已有前车之鉴

   与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平分秋色的百事可乐或将遇到一点麻烦。这个麻烦来自于它曾经的合作伙伴——天府可乐集团公司(下称天府可乐)。

     “天府可乐目前正在考虑从百事可乐手中索回天府品牌一事。”10月8日,天府可乐总经理钱黄态度略显谨慎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虽然天府可乐能否向百事索回天府品牌的结果还无法预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势必引致新的民族品牌舆论争议。

  天府“变脸”求再生

     “现在饮料行业国内市场很大,也有很好的发展条件。”钱黄表示。

   这或许是天府可乐集团在经过多年之后,打算要回天府品牌的一个原因。而一位接近天府可乐的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天府可乐觉得只要把这个品牌要回来就是好事,但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要,是个难点。”

   根据天府可乐原总经理李培全的介绍,在1994年天府可乐与百事的合资过程中,百事以现金投资1070万美元,天府可乐以土地、厂房和生产设备折合730万美元。双方控股比例60:40。其中百事占60%,中方为40%。在中外双方签订的有关的合同里,百事答应合资双方共同生产天府品牌的饮料。

   而天府品牌由双方合资企业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出价350万元,交给该合资企业使用。由于合资企业经营不善,在2006年百事以1.3亿人民币买断了中方的股权。钱黄告诉记者,在2006年合资企业的买断合同里,并没有明确天府可乐品牌的归属。另据李培全介绍,在双方合资十多年的过程中,中方背上了1.3亿元的亏损包袱。

     据了解,天府可乐集团希望由当地的国资委出面,帮助其要回天府可乐品牌。“但最后能不能说动重庆国资委是个问题。”该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如果通过政府的渠道索回天府品牌不成,那么天府可乐将委托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和君创业)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品牌索回。

   记者从该律师事务所获悉,目前该事务所正在进行品牌索回的前期调查,搜集更多的关于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当时合作的一些资料。

   “比如,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本来约定合资企业共同发展天府可乐这个品牌,但是到最后这个品牌却变得几乎是销声匿迹。”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士说。但该人士也表示,对于双方当时的合同,有个法律追诉期的问题,为此需要更多的证据才可能以法律手段要回天府可乐品牌。

     而事实上,该事件的真正发起人是近期动作频仍的和君创业。

   和君创业曾是娃哈哈的品牌顾问,在近年的“达娃之争”中,其一直力挺宗庆后。此外,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事中,该公司曾经联合多家国内饮料企业上书商务部,要求商务部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进行反垄断审查。

   而据了解,和君创业总裁李肃20年前在北京社会科学院任经济研究所所长之时,就曾是天府可乐集团的顾问。为此,和君创业成为该事件的发起人似乎顺理成章。

     “百事可乐无权把天府可乐灭掉,我们可以追索。从司法角度讲,你们一步一步把我们做没了,也不合理;从道德上讲,一步一步雪藏,也有不合理的成分。”对于天府可乐一事,李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去就是把这个品牌要回来,天府可乐的品牌功效,我断定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如果天府品牌能够要回来,我们希望天府集团能够把品牌的回复与运作交给我们公司,到时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可能将改名天府饮料集团公司,生产碳酸和非碳酸等多种饮料。”

     当记者问及如果天府可乐品牌被索回并运作起来,和君创业是否会参股时,李肃坦承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关于索回天府饮料品牌这件事,天府这边觉得可能通过政府(渠道)会更顺利一些。如果通过和君创业,事情可能就有了更多的对抗性成分在里面。”接近天府可乐的这位人士分析。

     记者试图询问百事可乐方面对该事件的态度,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回答。

  百事在华合资“游戏”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天府可乐诞生于1981年,系天府集团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在与百事可乐进行合资前,天府可乐在全国各地共有100多个加工厂。

   “当时的天府可乐,在四川和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曾经在1985年被国务院定位国宴饮料。”对于天府可乐曾经的荣耀,现已退休的原天府可乐集团总经理李培全有着清晰的回忆。

     1994年,天府可乐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利用外资改造国有老企业”的方针,选择了与外资巨头进行合作。“本来按照政府的安排,天府应该与可口可乐进行合作,但是由于当时可口可乐在合资谈判中太霸道,为此天府选择了与百事进行合作。”李培全说。

     据记者了解,在当时天府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合资谈判过程中,可口可乐要求在合资企业里只生产可口可乐品牌,天府品牌只能另外合作,外方出资50万-100万美元,由中方控股经营。由于天府可乐觉得当时可口可乐的以“小部分资金换市场”的条件太“霸道”,于是选择了条件相对比较宽松的百事,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而在有关的合同里,百事答应合资双方共同生产天府品牌的饮料。

   “当时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百事在当时显得不那么强硬,与其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有关。”对此,营销专家李志起评价。

   尽管百事在合资条件上似乎对中方更为有利,但合资后的事实似乎与天府可乐原来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

     根据李培全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在与百事合资后,天府饮料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合资第一年,天府销量占74%、第二年占51%、第三年占20%多,到第10年只占2%,2007年仅占0.5%。”李培全说。

     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却是逐年的提高。“在1994年百事与天府的合资签字仪式上,居然在重庆市场买不到一瓶百事饮料,不得已派车赶赴成都买百事产品作为样品摆放和品尝。”李培全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细节。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百事可乐的成长速度却是非常的快。

     对此,李培全曾经找当时百事可乐的负责人陈锦全理论,陈锦全对其表示,百事品牌在中国的广告费总部会返还60℅,而生产天府则赚不到钱。

     当记者向百事可乐求证当时在中国所采取的一些策略是否忽视了中国品牌的发展时,百事中国公共事务总监李玲表示,“我们不对这种谣言和猜测作出评论”。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树韦表示,百事这样做从市场角度似乎是必然的。“国内饮料本来就缺乏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并且当时国内关于合资方面的法律又不健全,因此在合资的过程中本土品牌被‘雪藏’是极有可能的。”陈树韦说。

   值得注意的是,天府并不是中国唯一与百事合作的地方饮料品牌。

     广州的亚洲、北京的北冰洋等品牌都曾经是百事在中国的品牌合作对象。但包括天府在内的这些中国品牌在与其合作过程中,都逐渐变得悄无声息。

   “当时和百事进行合资或合作的这三家企业大致采取了相同的模式,但在后来亚洲和北冰洋的品牌百事都已经归还给了中方。”李培全说。

   “品牌已经给我们了,但是北冰洋的碳酸饮料我们早已经不生产了。”北京北冰洋食品公司一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至于当时百事可乐为什么把北冰洋品牌归还中方,是否与当初相关的合同约定,该人士表示当时事情比较复杂,不便对外透露。

   “合资(中外双方)-亏损(合资或合作企业)-独资(外资)”,国内经济界人士曾这样总结外资在中国的发展模式,那么天府的经历同样可以作为这些曾与百事合作的品牌走向的一个样本,同时看做是一些曾经与外资合资或合作的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天府的经历同样可以作为这些曾与百事合作的品牌走向的一个样本,对于是否能够要回天府这个品牌,陈树韦认为这要看百事对天府这个品牌价值的理解,如果百事觉得天府还有一定的价值,那么要回可能就比较困难。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