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艺术的“滑铁卢”似乎已经到来。如果说今年春拍,香港的两大拍卖行还能凭借雄厚实力维持局部繁荣,同样的方法用在今秋,恐怕已无力回天。
上周六,香港苏富比的首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首先应验了那句盛行了一年多的预言。
当晚全场47件拍品,仅成交28件,总成交额1.17亿港元,不到拍前最低估价2.45亿港元的一半。张晓刚、岳敏君、廖继春和曾梵志等人的作品都有流拍。
今年春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曾在香港苏富比拍出4736.45万港元的高价,而在这次秋拍中,同样级别的《血缘:大家庭1号》却仅以2306万港元成交,即便如此,它依然是当晚中国当代艺术品部分的少数几个亮点之一。
与此同时,正在为秋拍备战的北京几大拍卖行,也悄然作出“战略调整”。中国嘉德和华辰拍卖此次秋拍都将精简其拍品数量。而素以中国当代艺术为强项的北京保利,此次秋拍计划较大幅度地缩减现当代艺术部分的拍品数量,其中夜场数量将控制在40件以内,日场也将控制在80件以内。同时,北京保利还将力推新锐艺术及国际当代两个新兴板块。
显然,今年秋拍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将是一场严峻考验。然而,在国际经济持续走低、买家信心受挫的情况下,其他艺术品板块能否自保?艺术品市场又能否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这些问题很值得探讨。
当代艺术的支撑力减弱
本周二公布的2008年胡润百富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去年首富杨惠妍的财富大幅度缩水。从去年的1300亿元,到今年的330亿元,短短一年里,杨惠妍个人财富缩水近75%。
虽然杨惠妍并不一定收藏当代艺术,但她的财务状况却可以反映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者目前所处的困境。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行情走低,在今年北京的春拍当中就已初露端倪。此一颓势会在今秋蔓延到香港,也在苏富比专家的预料当中。但有一点,他们没有算到,或者说,没有坦诚。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曾在拍前表示,她并不担心夜场,反而担心日场的拍卖。她认为:“一线艺术家好的作品会继续打破纪录,而今年对二、三线艺术家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几年来他们的价位很高,而量很多、作品的重复性又比较高,所以,倒是二、三线艺术家的价格会在今年受到些许影响。”这种说法,无非迎合了买家“追涨杀跌”的心态。
然而结果与林家如预测的却恰恰相反。上周六的晚间拍卖,成交率仅59.6%,而第二天的现当代艺术日场拍卖成交率却高达80.1%。这两个数据代表什么呢?
华氏画廊的华雨舟在拍后一语道出其中玄机:“相比日场,还是夜场更能看出市场整体的状况,因为它的作品单价比较高,从幕后操纵起来要花费的代价也就比较大了。”
言下之意,此次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日场和夜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差距,正是由于前两年支撑这个市场猛涨的力量正在减弱。而其原因,不言自明。
“当然艺术和金融的关系还不是很大,艺术品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反应也是有一个延迟的。”华雨舟说,“但就整体来讲,现在大家还是都比较缺现金。有很多大收藏家在资金分配上都出现了问题。”
几个月前苏富比征集拍品时,委托方的心理预期还很乐观。于是“估价过高”成了上至拍卖行下至藏家对此次苏富比夜场遇冷众口一词的解释。然而,这只是一种避重就轻的说辞。显然,几个月来金融市场连连重挫,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藏家的购买力。“估价过高”影响的可能只是一场拍卖,而购买力下降,却能影响整个秋拍,乃至当代艺术市场的前景。
华雨舟说:“中国下半年艺术市场究竟如何,那就要看北京了,因为这个时候(流通到市场上的作品)量比较大,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市场承受力到底怎么样了。而这决定了艺术市场是否会马上形成一个新的格局。因为这两年很多新机构以及海外的画廊出现,大家都是一个目的,就是盈利。一旦大形势转变,它们看不到很好的盈利前景,可能有些会撤退或转行。”
今明两年宜买
古代、近现代绘画
那么,今年传统艺术板块是否也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呢?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国内拍卖行业元老甘学军并不这么认为。“在2004年之前,当代艺术本身是不好推介的部分。”甘学军说,“是它进入资本运作领域,成为金融资本运作的媒介以后,才一下子蹿上去的。但是这样一来,它就真正成了挂在墙上的股票了。这样一来,它的价格起伏就与金融市场的起伏直接挂钩了。”
因此在甘学军眼里,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品这两个板块,不仅藏家群体不同,行情走势也已呈现出两条不同的曲线。当代艺术与金融市场的曲线更为接近,而传统艺术品的走势则受长远的宏观经济前途判断影响,它对金融市场的反映并不明显。
这一趋势在上个月的纽约秋拍中已经显露。当时恰逢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后的第二日,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在同一天举行了各自的亚洲艺术品拍卖。苏富比着重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而佳士得则力推中国传统工艺品。结果两家拍卖行的成交结果有天壤之别。
纽约苏富比的这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只取得了851.3万美元的成交总额,还不及前两年一幅画的价格。这是苏富比从2006年春季举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以来,成绩最差的一次,同时也是成交率最低的一次。211件作品上拍,只成交137件,成交率仅64.9%。
而佳士得的拍卖,虽然没有出现疯狂的价位,但成交率仍旧很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件“清乾隆黄地绿彩云龙纹贯耳穿带瓶”。去年,同样一件品相完整的贯耳穿带瓶曾在香港拍出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这次在纽约拍卖的这件拍品,品相并不完整,成交价却仍旧达到1216万元人民币,并不低于那件完整的贯耳穿带瓶。可见传统艺术品的价格并没有受到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仍然在稳步攀升。
不过,这并不表示今秋的内地拍卖市场能够安然度过金融危机。甘学军坦言:“大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低迷,特别是当代艺术板块起落,应该说还是影响了很多收藏者和经营者的信心。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市场上局部出现一种‘交易的真空’。也就是说,一方面,因为现在市场不是那么火爆了,很多人觉得现在应该是买东西的时候了;另一方面,因为经济还没有糟糕到抛售藏品的地步,对长远的宏观经济的前途还有信心,握有艺术品的藏家不舍得出手。”
所以,甘学军用一句“不一定不好”来概括他对今秋艺术品市场的判断。“只要有像样的东西、合适的价位,就一定会有人争购。”
然而对于买家个人来说,现在进入艺术市场仍旧存在巨大风险。中国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字画鉴定委员宣家鑫指出:艺术品市场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前两年艺术市场当中不合理的因素,都将在接下来的盘整中被逐一清理。而这其中,不仅仅包括炒作严重的当代艺术品(包括当代艺术、当代书画、当代瓷器等),还有近几年来备受追捧但赝品百出的明清官窑以及玉器。
在宣家鑫看来,现在国内外机构对于当代艺术品的炒作方法大同小异,无非“低价囤积、快速拉高、高价出货”。而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存世量稀少,已经决定了它们难以运作。而且即便是后朝仿制的赝品,仍然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因此,这一部分的市场始终比较健康。
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就更适合买入这一部分的艺术品了。宣家鑫预计:“今年和明年,都是买入古代、近现代书画的好时机。但今年流入市场的精品已经比往年少多了,因此今年秋拍可能会是比较难过的一关,能否安然渡过,就要看中国明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