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中国服装翩跹起舞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6日 20:22  民网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掀开篇章。从1978到2008,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年代。这3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步伐愈来愈自信;这30年,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此前不曾预料的巨大变化。回望30年,我们难掩心中的骄傲和自豪。

  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图说30年”这一全新栏目,与读者一道寻觅和感受30年来中国的变化轨迹。我们更愿意关注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衣食住行”、比如“家庭、婚恋观念”、“休闲娱乐”以及“偶像”的变迁等等。本期先从“衣”说起。

  20世纪70年代,一群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几乎都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蓝色服装。

  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揭开“红盖头”之后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人说,是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1979年春天,著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这场象征着中法友谊的时装表演在当时被称为“服装观摩会”。参观“观摩会”的人员必须通过审查,座位也一律对号入座,并记录姓名。尽管皮尔.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露着大腿,扭胯摆臀的外国模特还是让台下的中国观众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更是与台下的一片“革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次“观摩会”还仅限于中国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第二年的11月,当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队亮相上海滩的时候,则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一浪接着一浪,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已经延续几十年的布票,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

  在当时,以最快速度升温的要数西服男装。1984年,上海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还立有写着“这里出租西服”的牌子,以此迎合人们喜欢穿西服照相的爱好。这一年,男士流行西装,年轻的女性则青睐红裙子。这源于当时的一部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街上流行红裙子》。电影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丰棉纺厂,来自乡下的女工阿香,听说上海的姑娘有比赛穿漂亮衣服的习惯,名为“斩衣”、“斩裙”,便托卖服装的个体户买来漂亮的红绸裙穿在身上,以此抗拒女工们称她“乡下人”的讥笑。劳模陶星儿很喜欢这件红裙子,悄悄往自己身上比试。在同伴们的怂恿下,陶星儿终于鼓起勇气,穿着红裙子走进了公园中的人群中……电影在当时大受追捧,如果说那时候也有“生日许愿”这一说法的话,那么拥有一件红裙子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年轻女性“生日愿望”之一。

  广东等地是中国最早沐浴改革春风的地方之一。1982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某小康之家,坐在沙发上的少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