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0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建 郑智

  国际金融动荡的漩涡仍未平复,而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已在加速。

   9月26日,一场名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以“西部华尔街”为倡议主题召开的成都金融街建设会议,“区域性金融中心”再度成为热议的名词。

   正值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四起,构建以“华尔街”为名义的金融中心无疑阴云重重。但与会的金融家们却并不这样认为。以区域性为定义半径,扩充局部金融体系,整合各方区域金融资源,抱团取暖,弥补现有区域间金融缺陷,成为此次论坛普遍达成的共识。

   成渝新经济特区,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国家再度指向的重点经济开发区,金融体系构建无疑首当其冲。然而,在一年有余的发展过程中,西部金融面对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问题,地震突发后的巨灾风险问题,以及暴露出来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失问题,却仍然棘手。由此,构建西部金融中心,营造金融街模式的聚集效应,也正值当时。

   与会专家——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巴曙松博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对此也颇为肯定。他认为,西部在面临目前诸多复杂的金融问题时,应该在金融体制的突破上有所进步,建设金融街形式的区域金融聚集模式,扩充金融体系,将有利于克服区域经济在诸多受限条件下的不足状况。

   中国正面临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扩大内需的迫切需求,巴曙松建议,中国应在扩充金融体系的同时,政府应适当放松金融上游的管制,以减轻下游产业的发展压力。“打破上游垄断,使其提高效率,西部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创新是值得提倡的。”

   西部金融体制应有突破

   《21世纪》:目前构建西部金融中心有何必要性?西部该如何做?

   巴曙松:目前的金融现状表明,企业发展对银行信贷仍是过度依赖,而今年,西部在遭遇巨灾之后,其抗风险能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都亟待提高和完善,而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内在需求更迫切扩大,但银行信贷仍旧紧缩的现状下,现有的金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金融街模式的金融形态将有助于解决局部区域的发展问题。西部应该在金融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21世纪》:你如何看待成都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意图?

   巴曙松: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转型的结果就是内需作用的上升,中西部地位的上升。以前的格局是,西部把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输入到东部沿海,沿海再加工出口。成都建立西部金融中心,主要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不要硬和北京上海比。中国最早的纸币就出现在成都东大街,这说明北宋时候开始,成都的实体经济就是很发达的。成都要抓住中国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转型的机遇,在金融创新和体制上寻求突破。

   《21世纪》:扩充金融体系与风险控制有什么关系?

   巴曙松:我国持有大量的储蓄,美国则是负债过多,而因为储蓄过多,国内的金融系统却无法完全消化,由此大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资金才会对外投资,这无疑将面临很多外在风险。扩充金融体系无疑将减少很多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创新对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金融无法支持中小企业

   《21世纪》:我国预期的货币政策将如何走?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会对其产生什么效果?

   巴曙松:依照此前“双降”措施来看,央行对此仍很谨慎。具体可能将依照通胀的走势而定。

   美国自身的负债率较高,救市计划获批,将再度提高其负债率,所以美国的经济在长期来看仍将存在较大的调整。

   《21世纪》:中国金融市场的落后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巴曙松:国家对上游产业,如基础设施、电力、能源,高度控制,垄断格局下效率低下,下游的企业则竞争过于激烈。中国金融市场的落后,使得企业对银行信贷过于依赖,一旦信贷收紧,企业就困难,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就要倒闭。今年以来国家增加了信贷指标,但根据我的调研,很少能落到中小企业头上。现有的金融体制根本没法支持到中小企业。

   中国经济实际遭受了双重剥削。一方面我们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成了所谓的世界工厂,我们的产品维持了美国的低物价水平。然后我们辛辛苦苦地赚了一点外汇储备,又投资到美国,实际上又纵容了华尔街的投机和美国的消费者的挥霍。

   美国模式的失落

   《21世纪》:当前华尔街正经历空前的考验,你觉得中国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巴曙松: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大量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交易,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下,放大效应可以达到数十上百倍。最后的结果是,交易的金融产品只有1/7还和实体经济有关,剩下的都和实体经济远离,甚至无关。华尔街钻了金融监管的空子,但是这样的繁荣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次危机宣告了以美国华尔街为首的投行模式的破产,相反与实体经济联系更紧密的支付、结算、信贷等传统业务,也就是所谓的欧洲模式重新得到重视。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美国的巨额资金救市行为?

   巴曙松:美国救市势必大量发行美元,美元发得越多,实际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负债越多。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计价的资产,美国的救市力度越大,中国越需要谨慎看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