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改革看农村 农村改革看山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06:58  中国经济时报

  ——山东农村改革发展30年巡礼

  ■综述■本报记者 崔克亮

   山东,一个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享誉全球的东方“礼仪之邦”;

   山东,一个孕育出灿若星河的中华英才、引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孔孟之乡”;

   山东,一个在两千多年前即造就了世界繁华之都(临淄)的强盛之国;

   山东,一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诞生之地……

   在山东寿光人贾思勰创作出那部曾影响了达尔文、影响了世界的农学巨著1400多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年代的山东人,又博得“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这句流行于京城理论界的褒扬之语,继续成为中国新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佼佼者。

  农业强省的“奖牌榜”

   “佼佼者”这个描述,有数据佐证:2007年,山东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总产4105.7万吨,增长1.4%。连续5年粮食增产,总产连续登上了350亿公斤、400亿公斤两个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4985.3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一些方面,山东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一是农业增加值全国排第一位;二是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总产排第二位,蔬菜、水果、水产、肉类排第一位;三是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销售额排第一位;四是农产品出口连续7年增幅在20%左右,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五是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村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等走在全国前列。

   上述多项“第一”,彰显出山东在全国农业“奖牌榜”上的突出位置。今年3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山东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农村改革“三步走”

   2008注定将成为中国新时期一个标志性的重要年份,这不仅是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和两个奥运的承办,另一个众所周知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于,今年是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30年前,由安徽小岗村农民冒险点燃的星星之火,经由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之手的热情传递,终于形成中国农村改革的燎原之势。

   山东农业和农村30年的改革发展,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尊重、激发地方和群众首创精神的基础上,逐渐推进和深入的。山东暨中国30年的农村改革,可以说完成了三步走。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过30年改革,在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特别是以中央两次连续出台扶持农业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1982年至1986年连续出台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使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使中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科学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重大战略部署,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通盘考虑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制定了5个指导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正是在这样有利的政策背景下,加上山东上下的创造性努力,山东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山东农村改革发展的“四部曲”

   回顾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农村改革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产品大幅增产,到1984年底全省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针对“买难卖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农村改革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流通领域,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第四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直接补贴政策为标志,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强化“八大抓手”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山东省主要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深化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的矛盾。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农村产权改革,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深入推进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主要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税费负担比2001年减少155元。认真落实对农民的各项直补政策。2007年全省各项补贴资金33.61亿元,农民人均受惠50元。三是全面推进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县乡管理体制改革。15个县(市、区)已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2005至2007年省财政每年分别安排6亿元、12亿元和18亿元,建立了对下保障性转移支付制度;分别安排16亿元、27.7亿元和24.4亿元,建立了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山东把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稳市场、稳物价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确保基本农田不少于8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1亿亩,粮食总产力争保持在350亿公斤以上“三条底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组织实施小麦“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和亩产玉米千斤省建设项目,粮食连续五年实现增产。同时抓好蔬菜、肉类、禽蛋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再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手抓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一手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853家,实现销售收入7487亿元,其中过亿元的1341家,过100亿元的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5万个,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69%。农产品出口92.5亿美元,增长14.3%,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5.3%。

   ——突出抓好县域经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双30”战略的决策,突出抓好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促强扶弱带中间,形成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赶超的新局面。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对菏泽进行对口支援和帮扶,由东部8个经济强市、8个经济强县、省直8个部门、省属10家大型企业集团,实行“4+1”对口帮扶菏泽8个县。2007年菏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主的“一体”发展,形成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隆起带;加快“北翼”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南翼”鲁南经济带,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业基本支撑。认真落实中央“三个高于”要求,以“路水电气医学”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7年,省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达到114.7亿元,今年预算投入145.4亿元,增长26.8%。

   一是加强水利建设。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组织实施农业良种工程,1995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4.3亿元,育成动植物新品种500余个。三是强化农业物质装备。

   ——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个县集中建设一所职业教育中心。2002年以来全省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以上,目前已转移1907.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9.5%。

   二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市、区)达到67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达到29个,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62.2%的村有文化大院。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省参合农民达到6008万人,参合率90.3%。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360工程”、“1127工程”,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175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达到900元以上。全面推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制度,集中供养率达到7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76万人,71万人领取保险金。农民工参加工伤、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60.9万人和167.1万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参保农民达到64.5万人,有17万农民领取养老金。

   ——搞好新农村规划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省里编制了《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同时配套制定了专题规划,以规划引领、规范、协调、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坚持产业强镇、功能兴镇、文化立镇、特色活镇、为民建镇,充分发挥小城镇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农村的作用。2007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6.8%,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850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近1200万。三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省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到94.3%,通客车率达到99.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8%,有线电视通达80%的行政村。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省93%的村建立起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8%的村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98%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省有省级文明村镇175个、全国文明村镇28个。四是加强平安村镇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6.4%。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五条真经”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艰难而又丰富的实践中,山东的各级决策者获得了剀切而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一是不断解放思想,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做好中央指示精神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二是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三是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坚持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谋划农村改革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推进农业国际化。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山东籍学人张崇琛尝言,山东“民风古朴淳厚又不失进取精神,谋略深远而行动谨慎”。山东人的这种文化性格加上述“五条真经”,可能正是山东农改取得不俗佳绩的深层原因。

  改革尚未有穷期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山东的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主要有:农业效益仍然偏低,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农业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到位;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压力加大。

   由此可见,虽然在3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煌煌成绩,山东依然面临着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可喜的情况是,中央也已敲定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基调。从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最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汇报的信息看,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近万元,创30年来最高水平。面对如此畸形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央高层决定强化农村改革。

   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于9月8日至10日赴河南省考察工作。他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据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把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为会议主要议题之一,有分析人士表示,破除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城乡一体化将成为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预料中央将就此作出影响深远的决策。胡锦涛的“三个坚定不移”更体现了中央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决心和愿景。实际上,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不论是高层、还是学界,注意力都迅速转回国内,着手认真应对复杂的经济问题。学界也呼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应是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综上所述,在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及路径选择上,国家决策层与主流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新一轮农村改革又一次有望成为推动中国全面改革的“开路先锋”。

   期待山东省在新一波因触及土地所有权、户籍制度、农民政治权利等根本性问题而注定会更加艰难的制度变迁中续写华章。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