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曼这只黑天鹅是怎样长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 19:19  和讯网-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张宇

  雷曼兄弟这只“黑天鹅”彻底打破了中秋夜的宁静,这是继贝尔斯登之后,美国第三家大型投资银行申请破产。与之前不同,此次雷曼兄弟还有难兄难弟美国最大保险机构AIG以及华盛顿互惠银行做伴。至此,次级债把本已衰退的美国经济再次推向悬崖边缘。自1929年以来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幕后推手何在?本周,中国经济学家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美国“城门失火”

  雷曼兄弟是美国五大投行之一,规模大于早前被并购的贝尔斯登。早在9月10日,瑞士信贷在点评雷曼兄弟中报时,还维持对其的中性评级。然而还不到5天,雷曼兄弟就发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这次危机来得太突然,太猛烈了!雷曼兄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远大于8.8%的行业标准,转眼间就要破产了。”世行国际金融公司东亚太平洋局高级投资官员李耀在知钱俱乐部的演讲中说。

  他对《红周刊》表示,“贪婪致使投行忘记了上帝的存在而深陷金融危机,但是出于道德风险的考虑,美联储不会再拿纳税人的钱对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曾在雷曼兄弟工作过,在9月18日《财经》论坛上,他从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上对雷曼兄弟破产进行了反思。范文仲认为,“激励机制使投资银行更关注短期收益,高管只看中自己的红利或股权,而忽视了长期风险。冒险动用金融杠杆导致了今天难以收拾的局面。

  然而风险却在潜滋暗长。“不注重基础产品发展而进行过度衍生品开发,无疑于把大厦建在沙漠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财经》论坛上表示。的确,美国金融业对数量模型非常崇拜,大量进行衍生产品创新,设计出让投行高管们都眼花缭乱的衍生品,而忘记了模型前提是假设条件,忽视了房地产业本身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吴晓灵认为“过度创新使风险远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客户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风险。必须对在衍生工具基础上设计的再衍生产品严格限制,把风险留在商业银行。”

  除了过度创新外,本次金融危机的另一推手是美国前几年推行的低利率政策。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在《财经》论坛演讲中说,“美国房贷问题是市场中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更多的资金急于寻找出路使信用快速扩张。而这始作俑者正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此前,格林斯潘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这是他遇到的最糟糕的情况,但次级债还是腐蚀性的力量,麻烦还在后头”。

  殃及中国“池鱼”

  格林斯潘此言不差,这种腐蚀性力量在远隔重洋的中国金融市场也在发挥作用。在雷曼兄弟发出破产保护申请后,招商银行率先披露了持有雷曼兄弟债权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但公司尚未对该类债券提取减值准备。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以5000万美元的同业拆借而成为雷曼兄弟的债权人。消息公布后,两家银行在A、H股市场上连续上演跳水行情。此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也相继公告分别持有雷曼债券1.518亿美元、7562万美元、7002万美元、3360万美元,且都没有提取相应减值准备。另外,QFII所持有的部分H股对此消息反应激烈,据港交所数据,中国中铁、富力地产、绿城中国、金蝶软件均出现不同跌幅。9月16日,中铁和富力地产跌幅均超过13%。

  噩运还不止于此,一些QDII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也不幸中招。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因雷曼兄弟是其所投资的保本票据的保本人而面临清盘风险。而北京银行17日也公布,其去年9月发行的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相关信用主体是雷曼兄弟等5家公司,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已构成“信用违约事件”,公司须将该理财产品的全部资金以等于票面金额的价格买入雷曼兄弟债券并按市场价卖出,其价差损失和交易费用将由理财产品资产承担。但是上述这些已经披露的损失或许还是冰山一角。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此次次级债总体损失可能高达9450亿美元,雷曼兄弟债券在全球固定收益产品中赫赫有名,国内不少银行或是理财产品都与雷曼兄弟有业务关系,但国内目前只有不到5亿美元的自营投资披露。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证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定期报告中注明持有金融债券情况,而不必随时根据市场动态公告;另一方面,因为银行QDII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表外资产,按照规定这些数据可以不披露。

  虽然美国金融业正在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大洗牌,但是次贷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未接近尾声,美国经济衰退将增加企业和信用卡的违约率,直接冲击金融衍生品的估值以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虽然中国政府这次对银行股出手相救,但是国内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和压在全球股市头顶的次级债阴云依然让人感到压抑。雷曼之后,谁会是下一只“黑天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