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记者 罗晟 发自北京
太平洋彼岸那场正愈演愈烈的危机,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最好的经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昨日在北京举行的长安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需要新一轮的金融改革,“不解决中国金融压抑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企业的生产力”。
吴晓灵认为,目前美国遇到很多问题,但仍然凭借美元优势影响全世界,而中国的金融业谨慎有余、开拓不足的局面制约着金融业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她表示,如果不改革金融业,加速发展金融业,中国将继续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被动的接受者,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深度和广度。
不能因噎废食
在吴晓灵看来,面对中国金融监管过于严格的状况,不能因美国金融监管出问题,就不进行金融改革。“中国在金融衍生产品问题上,基本上还没有放行。在这方面,中国是有些谨慎过度。我们应该在美国的监管问题上吸取正确的教训,而不应该关掉我们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门。”
她分析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不是创新的问题,而是偏离了银行信贷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应该是对基础产品的监管。此外,应该尽量减少在衍生产品上再产生更多其他的衍生产品。”
“这次次贷危机尽管给美国带来很大冲击,但很多风险已经传导到全世界。可以说,世界替美国承担了风险。如果我们不做更多的改革,那么我们永远是风险被动的承受者。”吴晓灵说。
吴晓灵特别指出,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尽管外汇储备有所缩水,但也不会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储备的就是美元,然后我拿美元去做结算。”但她同时表示,如果拿美元去买欧元的产品,或者是去买日元的产品,或者是把美元再换成人民币,确实有缩水。
“很多人对美元不断走软感到非常无奈。如果你不拿住美元,你拿什么?如果拿着其他货币,都没有美元这样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来支持。”吴晓灵说,“这是在市场经济当中每个投资者都要面临的汇率风险。作为中央银行,它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的外汇体制和汇率机制的改革,也都是想减少被动地积累这么多外汇储备。”
应尊重公民财产处置权
吴晓灵在演讲中一再提及金融压抑的问题。其指出,目前对公民财产处置权尊重不够,对公民以本求利的借贷行为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从而使得民间金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导致了金融压抑的现象。比如,在民间借贷中,由于合同不能得到法律的完全保护,经常会出现为了催讨债务采取不正当的行为。
按照吴晓灵的说法,中国的金融业现状与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业目标还相去甚远,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收购也是中国金融压抑环境的产物。
吴晓灵在演讲中提到,“目前出现外资收购中资企业的事件,其中很多企业家未必没有能力使产业链连贯和发展,中国的企业家缺少金融工具的支撑,不能有效地组织起足够的资金,编织自己的产业链。当缺资金时,不得不求助于外资。”
应解除不必要管制
吴晓灵相信,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开放的大门没有办法关闭。她强调,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就只能成为金融风险被动的承担者。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中国的企业就难以发挥自己的竞争力。
她建议,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金融服务。中国企业的成长,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新一轮金融改革,解除不必要的管制,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解除金融业不必要的管制,也是一种生产力,即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力。让有能力的人获得资金,让有能力的人配置资源,这是对中国生产力极大的解放。”
常常有人担心放松金融管制后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会使金融犯罪增加。但吴晓灵认为,金融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认识风险。让适当的人承担风险,让承担风险的人获取应有的回报。当我们放松管制之后,许多合理的金融活动和善意的金融参与者就能得到合法的空间,减少违法的可能。”
吴晓灵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参与者已经成熟,我们应该有信心。“金融创新会带来风险,但是错误和挫折会教育人们,使金融市场逐步完善。”
吴晓灵说:“美国几百年的金融发展,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尊重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权,正确地总结教训,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在世界上的深度和广度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