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牟其中悲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7日 23:40  中国经济时报

  改革开放30年周年印象·人物系列之一■赵明

   我采访过牟其中两次。

   准确地说,这两次都不能叫采访:一次是听他演讲炸喜马拉雅山后,简单交流过几句,他送了我本书;一次是和他一起吃火锅,我光顾了涮肉。

   这两次都是在1997年上半年。

   我想,如果10多年前我能像今天这样认识到牟其中的价值,那我怎么都会去多找他几次。哪怕他后来被抓起来。

   坦白讲,那会儿他给我印象不错。而且,那会儿也有这个便利:我们两家——中国经济时报社和南德集团离得相当近,都在北太平路一带,一个在复兴路南,一个在复兴路北。

   还是讲讲这两次“采访”。

   采访起因是,中国经济时报读书版当时发了梁晓声(著名作家)的一篇文章,讲他认识的牟其中,当时多家报纸转载,牟其中很不高兴。(几个月后,牟写了一篇文章反驳。双方的焦点在于,梁晓声回忆中的曾经落魄、后来爱忽悠的那位,到底是不是老牟本人。)

   其时,不利于老牟的舆论渐起,《大陆首骗牟其中》大概也是在那段时间出来的。

   似乎因此,牟其中便决定给予回击说明。我得到通知,便去参会。当我骑自行车过去,找到楼上一间会议室,刚在第一排坐定,会就开始了。

   印象很深的是,那次会台上就摆了一张桌子,老牟从外边端个大杯子进来,往那一坐,就开讲了。没有介绍、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老牟根本就没提外界传言,他操着一口川普,开口就在讲自己的商业计划。着重讲的是和俄罗斯合作发射卫星,讲计划的可操作性及光明前景。当然,他也讲到了炸喜马拉雅山。

   他问,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有大面积广阔的沙漠?这种干旱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如果能成为宜于耕种的良田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变化?他自然过渡到后来尽人皆知的“炸掉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潮湿的水汽进来”。他分析了计划的可行性。

   事后想来,我当时是既兴奋又疑惑的。我有点被老牟倾倒了。

   演说刚一结束,我便蹿上讲台,递上中国经济时报最近几期的报纸,跟他提那个让他不爽的文章。他说经常读我们报纸,喜欢我们敢于直言,这有点和他投脾气。老牟还拿出一本书,在扉页上题字相赠。遗憾的是,后来我的这本书被同事斯人(著名记者)看到,借走后就再也没还回来。

   在这之后不久,南方周末便发了《牟其中,首骗还是首富》的文章。于是,我被通知第二次前去采访。

   但是那次,采访的细节全部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在他们办公楼一楼吃火锅。在座的有南德集团办公厅的,有个南德研究院的,有《南德视界》主编陈芳(是个女孩子,以后一直都能收到该报,所以记住了名字。),还有某法制报记者等,我挨着牟其中,可能是那顿吃的太投入,似乎聊得不多,间或说起传言,老牟总是不屑地挡回去,似乎写他负面的不是骗子就是叛徒和忘恩负义者。

   再后来,除了每期阅读《南德视界》,再没去找过他。那时的《南德视界》,常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内容,比如时任美国总统给老牟发生日贺电,比如对时任国家领导人以“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相称等等。

   几年之后,当我越来越深地了解那段历史,我便越发对牟其中感兴趣。找了一切能找的文字来读,包括给老牟树碑立传的和说老牟是首骗的,也包括冯仑(著名企业家、原南德办公厅主任)《野蛮生长》中关于老牟的章节。

   我曾问过曾强(曾红极一时的实华开公司创始人兼CEO曾强,原南德北美办事处主任)对老牟的印象,他对老牟评价不赖,但不愿多谈。

   牟其中做了多年企业,没树起个品牌,没搞个长线产品,兴之所至,热衷政治等缺陷,别人的文章中都有涉及。

   在我对他的片段记忆和与别人的零星交流中,在所有有关的记述中,我能读出两个词:一个是悲情,一个是豪放。深深打着时代的烙印。

   在那个草莽时代,许多后来扬名立万的人物都在“野蛮生长”。

   在那之前,在市场规则缺失的年代,可能想“阳光”也难。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