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
对粮改寄望甚高的民营和外资企业难免会感到失落。粮食主产区吉林和黑龙江省最新确定的基层粮库收购思路表明,中国新一轮粮改将偏离2004年确立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9月8日召开的吉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会明确,要优先发展中央和省直储备粮体系,并扶持壮大中央和省属国有粮食集团。
几乎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一位官员对本报透露,黑龙江省将借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机会组建大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绝大部分的基层粮库。
2004年启动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允许非国有力量平等进入粮食购销市场,但现在官方已经明确表示要赋予国有企业优先权。
粮改转向
尽管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都明确表示要坚持市场化方针,但此市场化已非彼市场化。
黑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张赋表示,该省将借基层粮库产权改革的机会进一步整合资源,组建特大型粮食物流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黑龙江省粮食局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虽然政策尚未关上民营资本参与粮库产权改革的大门,但是“优质的粮库资产要优先组建新集团,而外资收购基层粮库基本不可能。”
吉林省虽然也明确表示要坚持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多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但是,同样符合条件的粮库要优先上划中储粮、中粮、华粮、吉粮、吉林省储粮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月8日粮改会议的信息表明,非国有资本试图在这一轮粮改中打破国有企业主导的格局已经不可能。
作为粮食主产省,吉林是新一轮粮食购销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舞台之一,其改革走向将对全国粮改产生影响。公开数据显示,吉林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778户,截至目前仅改制135户,占17.4%。
吉林省粮食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电话中表示:“市场化不一定就是要卖给私营企业和外资,卖给国有企业一样是市场化改革。”
对于基层国有粮库卖给更大的国有粮食企业,这位官员解释说:“这是出于宏观调控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2004年确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明确要坚持市场化的思路,即打破过去国有企业统购统销的粮食购销格局,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粮食购销业务。
而这也是加入WTO后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需要。根据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将从2009年开始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允许外资进入。
盈利考验
2004年粮改启动,当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粮价较低,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严重亏损,各级财政负担沉重。以吉林省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吉林粮食系统亏损8.2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该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财务挂账已经达到165亿元。
此次粮改最终仍然选择了国企主控的格局,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官方如何保证国有粮库实现盈利,“否则改革不彻底,很可能再次成为财政包袱”。
管理不善、营私舞弊,以及无条件执行国家调控指令,被普遍认为是国有粮库长期亏损的主要因素,但即使除去这些因素,单纯的粮食收储仍然无法避免亏损。
吉林省一位地方粮库负责人告诉本报:“粮食储备本身并不是一个增值的过程,相反的新粮变老粮是一个贬值的过程,如果再考虑到粮库收购储备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等一系列成本,亏损是肯定的。”
所以,过去的粮食收储企业“购粮靠贷款,吃饭靠补贴。”而在取消财政补贴之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靠储粮获利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央和省储备粮公司大规模收编地方粮库,继续享受财政补贴显然并不现实。
前述粮食局官员告诉本报,吉林省的思路是,除了少部分的粮库上收中央和省储备粮公司,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执行省级调控任务,“绝大部分的粮库可能还是要划归那些综合性的粮食经营企业,尤其像吉粮集团、长春大成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
这样,一方面这些国有企业还是可以作为“子弟兵”,服从宏观调控的大局;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利用综合经营的优势,利用这些资产支撑其它业务,同时利用其它业务的盈利来补贴储备业务。
事实上,这些综合性企业对于粮库的资产非常感兴趣。吉林粮食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企业之一拥有300多万吨的库容,但是该集团每年还是要大量租赁其它粮库代收代储。
不过,即使是吉粮这样的粮食产业巨头,在中国粮食流通市场上实现盈利仍然是困难重重。
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曾经告诉本报,“从购销业务来看,经营压力非常大。”而吉粮集团没有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期货市场上参与了套期保值。”
包括姜建华在内的多位人士曾呼吁,粮食购销企业应该成为粮食期货市场的主体,“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现货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充斥国内外期货市场的是各路游资和炒家,他们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现货企业则受制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和资金的短缺,无法参与期货市场。
“我们的粮食改革越往前推进,企业的经营手段应该越丰富,国家也应该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但事实上目前国家对于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有颇多限制,比如相关金融政策并不允许企业运用银行贷款参与期货经营。
上述吉林省粮食局人士对此表示认同。“除了经营手段,发展粮食加工业,给农产品增值也是重要的手段。包括大成这样的企业主要利润都来自于粮食加工。”
但是吉林省迅速崛起的粮食加工业已经引起了外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心。一些专家担心,吉林省就地消化粮食会造成粮源紧张。同时,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也被认为是近年来粮价上涨的罪魁之一。
这一切让人担心,重归国有化的粮食购销企业仍然面临着盈利的难题。一旦出现亏损,政府还要不要提供补贴?而如果重新回归政府补贴的道路,这一轮粮改无疑又重新回到了起点。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