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尝试以救助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 20:16  中国产经新闻

  政企联手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境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9月10日21时,满怀喜悦的王涛从河南省开封市出发,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抵达北京西站。但是时隔4个小时之后,王涛却再次出现在北京西站的候车室,满脸疲惫地等候着返乡的列车。

  “来的时候满怀希望,以为这次一定能找到投资伙伴,拉到资金。但是没有想到,却是一个皮包公司,还没有签协议就让交定金。”王涛嗫嚅着,鬓角花白的白发在暗淡无光的眼神的衬托下直刺人的眼睛。

  据王涛介绍,他是开封市某家造纸厂的董事长,因为污水处理不达标,又没有资金去购买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他们厂已经停产大半年了。

  据国家发改委准确的数据表明,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而其中又以浙江省的形势最为严重,仅温州已超过4万家企业倒闭。

  为了预防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民营企业“猝死”,据《第一财经日报》9月11日报道,浙江省正在尝试以政企联手、企业互助等各种形式发行“救助基金”。比如,由企业和政府联合发起的全国首个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将于本月12日由杭州银行正式发行,首期规模5000万元,债期2年。

  “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比较紧张,而浙江又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出现这种金融形式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赵英认为,这可以说是对金融体系的突破和创新,但是由于大的金融法规对它还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且这种形式还处于正在探讨中,会有一些风险,政府对此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管。如何把这种民间金融由非法转为合法、不规范转为规范、地下转为公开,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任重道远,目前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浙江大学资本市场与会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姚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通过参与发行企业债帮助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是政府扶持资金资本化的一种创新,而企业本身的自救,也因更了解企业的运转,或许更能及时帮助濒于危境的民企化解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这种形式当然对中小企业有利,但是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至少我们那里还没这个政策。”王涛说。

  虽然现在国家放松了银根,但是王涛说:“我没有担保和抵押,即使银行增加更多的放款量,我还是贷不到款。”

  “像王涛这种情况,就是中国目前专门向中小企业放贷的金融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纯粹是融资难的问题,这只是造成他们目前困境局面的一个原因。就外部环境而言,还有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压力;而就他们自身来说,还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赵英分析道。

  “关键还是从制度上改进,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且要把长短期政策相结合,否则,短期内下的药太狠,把中小企杀死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就业问题。”赵英说。

  “回家后,我还要继续寻找资金来源,因为我们厂一旦倒闭将有近500多工人面临着失业。”王涛在离京时对记者说,他仍不愿放弃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员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