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2008年8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 正文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今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至一年多来的最低,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攀至多年来新高——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8月份价格数据,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中央对物价的调控措施取得了重要成效,成果来之不易,但对物价的走势不能盲目乐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CPI连续四个月回落
物价调控显成效
据新华社电 居民消费价格(CPI)8月份涨幅回落至4.9%。这个数字出乎多数专家的预料。最近一年来,物价“涨声一片”:人们看到太多的6%、7%甚至8%的涨幅,而4.9%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最低。
受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我国CPI同比涨幅从去年3月份超过3%,6-8月分别突破4%、5%、6%;2008年1月份突破7%,2月份达到8.7%的顶峰,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
居民消费价格的快速上涨,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
“物价调控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去年物价上涨90%以上原因来自食品,今年猪肉、食用油等短缺食品的供给大幅增加,有效抑制了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
今年8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0%,涨幅回落11.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8.0%,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0.5%,而上月为上涨8.4%。
在统计技术层面上,去年下半年CPI涨幅基数较高。今年下半年以来,“翘尾”因素逐步消失,而新的涨价因素在减少,CPI同比涨幅自然会出现明显回落。
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国CPI涨幅已经四个月出现回落,CPI涨幅分别为7.7%、7.1%、6.3%和4.9%,回落幅度越来越明显。
PPI连创新
高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较大
据新华社电 CPI涨幅逐月下降,令人欣慰,但处于上游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却连创新高。继上一月首度达到10%创12年来新高后,8月份的PPI达到10.1%。
多年来,受市场供大于求关系限制,PPI涨幅比较平缓,不为人关注。但今年以来,PPI飙升,涨幅超过了同样处于历史高位的CPI。3月份以后,涨幅连续处于8%以上。从5月份开始,PPI高于CPI,剪刀差从5月份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8月份的5.2个百分点。
分析8月份PPI的具体构成,我们可以发现,涨幅比较突出的是原油、原煤、钢铁等初级产品。其中,原油、原煤的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了38%,而钢铁的出厂价格涨幅也接近30%。
张立群认为,PPI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来自资源性产品价格。过去几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型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全球流动性过剩,资源性产品期货的炒作也抬高了价格。这些因素逐渐累积起来,造成我国PPI在今年大幅上涨。“PPI处于高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除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者对工资的要求、政府对环保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企业面临一系列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理论上看,PPI价格的持续上升必然会传导到位于下游的CPI。从实际情况看,在国内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制约下,PPI向CPI传导的空间有限。于是,企业就夹在PPI和CPI不断加大的剪刀差之间,许多企业面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