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轮宏观经济波动应该从2007年算起。2007年初首先是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大涨,紧接着在后半年又是CPI和PPI的大涨,通货膨胀在中国首次表现为资产价格、消费品价格和投资品价格的轮番上升,因而我们在2007年后半年开始了旨在实现双防(防通货膨胀和防经济过热)的从紧性货币政策。从紧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在2008年初首先出现资产价格的回落,尤其是股价大跌和房市销售量萎缩,紧接着在5月份以后又出现了企业信贷资金紧张,出口下滑和增长回落,因而中央将“双防”政策变为“一保一控”,即保经济增长和控通货膨胀,这样一来,从紧性货币政策的提法也就淡出人们的视野,央行对于除了房地产之外的产业开始松动信贷政策,以保证经济增长能保持在应有的增长范围内。
对于这轮宏观经济波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理论界争论异常激烈。本报在这里陆续刊发魏杰教授的一组文章,供有关人士参考。
我国此次出现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出现的几次通货膨胀有很大的不同。当然,所有通货膨胀都是基础货币多发的结果,通货膨胀最终都是货币现象,在这一点上,这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没有什么不同。但这次货币多发的原因与前几次货币多发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这次我国货币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过度地实行了依靠出口和吸引外资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过度地扩大出口和盲目吸引外资而引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失衡,表现为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也失衡,表现为资本顺差过大。因此,不仅进出口出现贸易顺差,而且资本项目出现资本顺差,也就是出现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国际收支这种双顺差的失衡,必然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收购流入中国的过多外汇,从而引发了央行在基础货币上的过多投放,使得央行货币发行上的外汇占款过大,货币多发,而且外汇储备也过大。
实践表明,我国这次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大与外汇储备过大,其后果是严重的:第一,人民币占款过大使得基础货币多发,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如上述所言,我国这次形成的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迫使央行多投放了基础货币,货币多发。第二,目前巨大的外汇储备,既不能用于社会保障,也不能用于抗震救灾,当然更不能作为“平准基金”而用于拯救暴跌的股市,因为外汇储备是对外购买力的符号,如果在国内动用,就必须要兑换成人民币,这等于货币增发,从而会更加加重通货膨胀。第三,外汇储备过大引发了我国财产缩水,例如美元储备在美元贬值的条件下会缩水,即使买了美国的债券,也会使我们受损失,尤其是有些债券风险甚大,例如我们到2007年已持有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房地产公司的债券达3760亿美元,尽管这两家公司的债券有美国政府的担保,但这两家公司的巨大危机仍然会使我国资产面临缩水的巨大压力。我国持有美国政府国债的数额已经很大,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美国政府国债,同样也会在美元贬值条件下而有损于我国的财产。第四,外汇储备难以用于我们需要的购买,例如我们需要购买新技术和资源,但这些都恰恰是国际卖家不想给中国的,我国对外购买力实际上难以实现。第五,我们如果通过设立国有公司进行海外投资,但谁能保证投资不会出现巨亏?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巨亏的风险是很大的。总之,国际收支失衡所引发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太大和外汇储备太大,都不是好事。
如何办?关键是要深化改革
首先,应该使汇率成为真正的市场机制。在汇率作为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其自由波动,首先会对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进行有效调节,例如汇率上涨,必然抑制过度的出口,而有利于推进进口,从而保持进出口平衡;而汇率下跌,必然有利于推动出口而有效抑制进口,从而推动进出口平衡。同时,汇率同样也会对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进行有效调节,从而保持资本项目的国际平衡。总之,只有保持汇率的市场机制本性,才能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正是汇率长期人为管制的结果,汇率该降时不降,该升时不升,因而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使得国内通胀和海外财富缩水。有人说日本20年前是因为日元升值而进入经济衰退期的,但日本专家告诉我说,日本经济出问题是因为日元该升值时而没有及时升值所引发的,是汇率管制的结果,并不是日元升值的结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走向汇率市场化。
其次,应该使外汇市场真正形成。外汇市场是调节一个国家外汇规模的最主要机制,在外汇市场真正开放的条件下,外汇的增加不会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因为外汇会很快地被民间购买和用于国际购买。我国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自由外汇市场,外汇在资本项目下并没有放开,所以外汇流入中国,就只有靠央行收购,央行被迫多发人民币,最终推动了国内通胀的形成。如果我们有一个真正的外汇市场,在资本项目下也允许人们自由买卖外汇,那么央行就不用再多发货币去收购外汇,外汇会迅速地被民间力量购买和很快在国外花掉,从而就不可能出现国内通货膨胀。
在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必须重申,这就是: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平衡。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应该积极扩大出口,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要保持国际贸易平衡,不能在国际收支的正常项目即进出口项目下,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和形成过大的外汇储备。国际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我们不能盲目扩大出口,而是要适度出口。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推动进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能只过度强调出口总量增加。一国的财富取决于进出口的总量,即贸易总量,而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出口总量。不能将进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量混为一谈,对经济增长有意义的,是进出口总量,而并非是出口总量。GDP的增长与进出口总量有关,而并非是单纯地与出口总量有关。尤其是在出口量很大、且进口量也很大的条件下,说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物质财富,而不是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印制的纸币,因而我们会获得实惠。但如果我们出口量很大,而进口量却太小,那就等于我们用物质财富换回了别国印制的纸币,我们实际上是用辛苦创造的物质财富,换回了“风险”,因为别国的纸币会贬值,而且会引发中国人民币的多发。因此,我们应追求进出口总量的增加,而不能只单纯追求出口量增加。
同时,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吸引外资,不能引发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的失衡即资本顺差。如前所述,外资过度进入会引发人民币多发,引发通胀。实际上,过度吸引外资,同靠多发货币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一样的,是必然引发通胀的。因为任何外资,只要是不以实物投资,而是以外汇投资,央行就必须要收购这些流入中国的外汇,其结果只能是货币多发。因此,吸引外资要作深入分析,要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尤其不能简单地吸引以外汇形式而进行的投资,例如不能简单地允许外资以外汇形式收购中国的企业股份,因为这些外汇流入中国,如果不能在国外花掉,就必然加大中国的人民币的投放,造成货币多发,形成通胀。
因此,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守这条经济规律: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平衡。如果国际收支大幅度失衡,就必将受到惩罚。例如,我国目前受到国际收支双顺差之苦,越南则受到国际收支双逆差之苦。所有新兴的经济主体,对此都要关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魏杰 )
相关报道:
小调查 |
⊙ 近一年CPI与PPI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