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纪鹏:应利用股市泡沫和通胀做点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 18:30  《新财经》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

  经济形势,从紧的货币政策也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微调。对于2008年,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本来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一年。但是,一系列原因却导致了今年成为最困难的一年。其中,既包括自然灾害的因素,也包括对经济政策的应用,还有中国股市的不支撑。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荒芜中的绿洲,但今年的中国股市却成了荒漠中的重灾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受到了限制。

  应该靠资本市场发展经济

  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看,控制信贷规模,防止信贷增长过快,调整信贷结构,都是商业银行的问题。但是,商业银行只是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我们应该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发展经济。

  2008年以来,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第一,我们没有利用股市泡沫做点事,加速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错过了时机。用行政手段把股市压下来,在一些政策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今天的困境。

  第二,我们没有利用通货膨胀做点事。在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中,中国经济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普遍性是指国际油价、粮食等基础性材料涨价造成的通胀,还有因外汇储备增加后,人民币印刷过多造成的通胀。除了普遍性之外,中国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总以廉价的劳动力换取所谓的出口,现在虽然土地价格涨了,资本价格涨了,唯独劳动力价格没涨。其实,我们应该利用通货膨胀将不合理的石油价格、农产品价格理顺,适应市场化形势。将财政补贴补到老百姓身上。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有1亿个家庭吃不上猪肉,每个家庭一年补2000元,也就是2000亿元,这个数字只相当于去年证券印花税调高后的征收收入。这样,可以把家庭社保建立起来。另外,通货膨胀最受损失的是有钱人,让他们的票子变薄也可以拉近贫富差距。

  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兴起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第一强的美国就有世界最强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环节。中国未来从制造业低端转到金融业高端也要靠资本市场。但是,很遗憾,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政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对农产品没有采取保持稳定和高速增长的措施,对石油、电力等的价格都用行政手段抗衡市场规律。从改革的角度看,让人感觉回到了过去,没有往前走,所以,我对上半年的经济政策感觉比较忧虑。

  下半年关键是推进积极的股市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化解金融矛盾,紧紧抓住金融这个“牛鼻子”,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下半年的经济政策要适当放开,关键是要推进积极的股市政策。积极的股市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并行,商业银行可以维持原来的信贷政策。当股市恢复到4000点以上时,就能加大融资了。货币政策放松,是可以通过股市来实现的,关键是要把股市搞上去。

  中国的资本市场可以让国家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实现健康发展。关键是思想认识要对头,政策举向要得当。股市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而是一个有风险大家承担的好孩子。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推动股市健康发展:第一,应尽快推出金融首长负责制。金融首长负责制就是把“一行三会”办成一个权威机构,成立资本与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统一落实推进积极的股市政策,让大家知道是哪位首长在负责中国的金融。第二,解决“大小非”问题。用价格锁定代替时间锁定,比如以股指5000~6000点为背景,设立可流通的底价,像中石油,在5000~6000点之间,价格是20元,中石油就自动把价格锁定在20元,只有在20元以上可以减持,股价一跌破20元就自动关闭。第三,要加快推出期权政策。让“管家”来管制“东家”,现在让裁判来管制“东家”已经不行了。股改要保持连续性,只有靠发行期权,“管家”拿到期权3~5年不兑现就作废,要想兑现必须让股价涨上去。因此,大股东要减持造成股价下跌,会遭到“管家”的反对,手里的期权就变废纸了。所以,让“管家”和投资人都不愿意股市下跌,就可以把后期的政策落实到人。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