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幸存者”冯根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 16:45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李翔/文 已经74岁。他脸上的皮肤仍然光滑,但像大多数保养不错却难以抵抗时光之剑的老人一样,肌肉也已经开始松驰。年轻时的照片显示着这张脸曾经拥有怎样的力量,那些照片表情丰富,或者坚定,或者笑容灿烂。大概只有在精力充沛的年龄,人类才能如此自如地调动面部神经。

  走进来时,他的下属们殷勤地上前搀扶——前行时,他高挺的身躯已经显得有些犹疑不决。但是他的性格依然坚毅。当他开口说话,他仍然表现得思维敏捷,能够自然地调节语速:开始舒缓,到后来变得激烈。有些时候他难免会沉醉于往事——但对于一位经历丰富的年长者而言,这似乎是无可避免的,回忆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时代的最有效方法。这一点,年轻人往往无法体会,他们总认为更好的时光等候在路的终点,等待自己像采摘果实一样去享用。像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年长者却明白所有的风景都难以再现,它们只是从窗口一闪而过。

  第一幅印象深刻的风景是胡庆余堂。它是红顶商神胡雪岩的资产,和同仁堂并称为“南北药王”。冯根生在14岁的时候走进它牌匾高悬下的深宅。冯家三代都和胡庆余堂根脉相连,他的祖父在胡庆余堂创立的第二年加入这家声名显赫的药店;他的父亲后来成为胡庆余堂的药工;而冯根生也无可避免地加入家族的行列,成为药堂的学徒。这是时代馈赠给他的礼物,他的地位和境遇,别人在后来再也没有办法复制。在他迈入胡庆余堂大门、接受“戒欺”教诲的第二年,新的政权成立,新政权不再允许药店和工厂招收学徒。随后的公私合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彻底消灭了作为资本主义象征的民营企业,以及作为封建糟粕的学徒制度。冯根生搭上了最后一班列车,三年的学徒生涯让他成为他自己所说的“中药通”。据说,冯根生在空气中一闻,就能辨别出正在加工的药物的种类,并随口说出名称和疗效;而他只要一看药方,无论对方声称多么绝密,他也能说出药物的用途和所治的病症。

  接下来应该是杭州市第二中药厂。在这座身处郊区却风景优美的工厂里,冯根生扬名全国。从一个车间主任成为一名工厂厂长之后,冯根生展现了自己在商业上的才华。他让这家工厂先是成为杭州、然后是整个中国大陆最有名的中药国有企业之一,而他自己也成了那个年代最知名的商人。

  然后,列车渐渐驶入他不再熟悉的风景。他同样杰出,只是这次时代不再站在他这一边。新的被时代所宠幸者依次属于同样从江浙一带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从海外归来创业的互联网精英,以及目前风头正健的风险投资家们。冯根生喜欢说自己不擅长理论表达,因为自己是小学毕业,而后来者大都毕业于名校,能够用流利的英文描述所谓“商业模式”。

  他的才华和心血并没有带给他太多的财富,而这在当下被视为衡量商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说他享用过时代赠与的礼物,那么那同样也是时代加给他的枷锁......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