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多管齐下泄洪过剩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多管齐下泄洪过剩流动性
瑞信亚太区研究部中国策略师冯兆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配合中央希望企业跨出海外的方针,继早年偏重于家电企业的购并后,本轮企业购并对象更偏重于资源资产与金融机构类别,中国企业的全球购并活动形成另一种重要的资金流出渠道

    冯兆邦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统计,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高达1.8万多亿。尽管今年人民币升值提速,外储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巨额的外汇流入给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产业链全球化的加深,中国对外贸易盈余逐年递增。另一方面外国企业的直接投资金额亦激增,巨额的经常账盈余为国家大大充实了美元外储。但外贸盈余的持续扩大也招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各方投机的热钱于是千方百计地设法进入中国。源源不绝的热钱令政府“不胜其烦”,为了捍卫人民币汇价稳定央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行吸收,为原已过剩的流动性推波助澜。国内长期流动性过剩为经济过热及资产价格过快上升提供了弹药。随着物价上涨加剧,中央为缓解通胀压力在实施多方收紧政策的同时也选择了让人民币加快升值。可是此举却无可避免令国际热钱更觊觎中国。

  中央无疑充分了解流动性过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金融体系可能构成的冲击,因而通过不同渠道采取各种手段来“泄洪”。

  在吸收国内流动性方面,去年高扬的A股市场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物价涨幅普遍高于存款利率的调升,实质的“负利率”环境促使居民储蓄加速流向当时炽热的A股市场。中央先后鼓励蓝筹企业陆续在内地上市及在香港上市的国企回归A股市场,在消化流动性的同时提高内地上市企业的整体水平。可是自从市场状况恶化以后,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暂时受损。此事在后来多项集资计划(包括平安增发计划)的搁置中可见一斑。

  除了开发国内资本市场,中央更致力确立规范的资金外流渠道。其中广为人知的措施包括批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持牌人进行境外投资、成立中国投资公司以及并未落实的“港股直通车”计划。作为境内机构投资境外的试金石,在2006年首先出台的QDII在2007年年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容。现时除了银行能够在境外投资不多于QDII额度50%在股票项目及持牌保险司可投放过去一年总资产15%在境外市场以外,基金经理与券商持牌人亦能推出各种涉足较高风险的海外投资产品。

  相较循序渐进的QDII,由国家外管局在2007年8月单方面宣布的“港股直通车”计划对市场来说可谓始料未及。可是其后多位高层官员纷纷表示计划将会延期,乃至“直通车”迟迟未有具体落实时间。对此我们认为由于“直通车”的原案形同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此中牵涉问题甚广。因此尽管近期境外市场回报低令QDII产品乏人问津,我们相信中央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将继续偏向支持易于监管的QDII。

  在进一步放宽QDII后,中央又紧锣密鼓筹组了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在通过海外战略投资更好地管理一笔达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虽然目前中投在海外的两笔投资——摩根士丹利及黑石集团并无录得账面收益,我们展望在可见的将来中投会作出更多的策略性海外资产投资。

  随着近年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及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不少中国企业的资金变得相当充裕。一方面日益高涨的原材料使中央与企业均明白到海外投资的迫切性。配合中央希望企业跨出海外的方针,继早年偏重于家电的购并后,本轮企业购并对象更偏重于资源资产与金融机构类别,中国企业的全球购并活动形成另一种重要的资金流出渠道。

  (作者为瑞信亚太区研究部中国策略师)

     冯兆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