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柯志 深圳报道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怎样引导信贷资金这把双刃剑正考验着监管部门。紧跟上周发布金融促进集约用地的通知之后,9月1日,央行又公布了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小企业和灾区重建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确保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小企业、灾后重建倾斜。其中,力争2008年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增量高于去年,比例也相应提高;使2008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并在再贷款额度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提前支取特种存款等多方面对地震灾区实行优惠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增长一方面要从总量上防止下滑,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问题。农业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细胞,信贷增长要通过总量适度扩大来调整经济结构,将资金引导到这些最需要资金的薄弱领域。
三农、小企业获信贷“特权”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是近日央行一系列指导意见的主旨,其中农业是“保”的重点对象。央行要求,力争2008年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增量高于去年,比例也相应提高。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涉农贷款已达7704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31.4%。
具体来说,即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增加和调剂再贷款额度、引导邮储资金回流等方面的政策,扩大支农信贷资金来源。
在农村金融机构方面,则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增加金融供给。另外,央行还强调会继续灵活执行货币政策,如上半年对全国1379个县(市)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杜晓山认为,从去年的“双防”到今年的“一保一压”,都强调了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但由于农业和小企业的风险较大,收益相对较低,在信贷额度控制下,资金更倾向于向高收益和大客户流动。因此,如果配以对金融机构的正面激励措施,相信信贷优化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小企业贷款也是央行强调的“保”的对象。长期以来,由于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此番,央行再次明确表示,要力争使2008年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小企业信贷产品和贸易融资手段,构建多层次的小企业融资体系,包括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小企业融资市场等,从而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
事实上,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的确有所增长。央行最近对民营工业企业贷款情况的调查显示,前5个月民营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6.2%,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灾区房贷利率下调40%
该指导意见还对灾区的信贷支持予以特殊要求,灾区在再贷款额度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提前支取特种存款等多方面将获得优惠。同时,金融机构对灾区居民购房的贷款利率下限下调为基准利率的0.6倍,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10%。
郭田勇认为,灾区重建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信贷资金也可以配套进入,毕竟灾区还有不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对于银行来说还是存在商机。
此外,央行还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重点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和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而在上周,央行关于金融促进集约用地的通知中,建设项目贷款、市政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项目贷款审核等是明令收紧的领域。
对此,国泰君安一分析人士认为,要在压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经济增长,必须对资金投向有理智的判断,力能否用在刀刃上,关键看方向。房地产虽然也是经济的重要行业,但是前几年投资过热,导致发展过快,脱离实际消费水平,出现经济局部过热,所以仍然需要严格对除灾区以外地区的建设项目贷款。
相反,将资金引入农业和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保持就业和经济增长面,对压制通货膨胀也有正面作用,所以现在正是优化信贷结构的良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