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望中国企业文化25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1日 17:41  《企业文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至今已走过了25年不平凡的历程,其中有波峰也有低谷,总体来说是向前向上的,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并结出了丰硕的实践之果。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国门刚向世界开启,对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当时人们怀着新奇之心,如饥似渴地阅读和模仿着国外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于是企业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持续发展,高潮迭起。25年来,中国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由外而内、由表象而本质之路。

  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最早是由广东太阳神集团导入CIS开始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的广告歌词和鲜明的企业视觉图案吸引了全国消费者,使它在几年间产值由4000多万元跃升到13亿元。与此同时,地处中原大地的亚细亚商城也一度成为媒体的宠儿,每天早上,亚细亚商城在门口升国旗、奏国歌,成为全国竞相学习的典型。但后来由于缺少先进理念指引,两企业陷入盲目多元化、团队失和、丧失愿景、缺乏动力等泥潭,在创新、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招致太阳神的陨落和亚细亚的衰败,中国企业对于CIS的迷信也就此划上句号。

  CIS热潮过后,企业文化迅速进入到理念探索阶段,华为、海尔和联想公司成为其中的先行者和胜出者。2000年在业界大流行的《华为基本法》,绝对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企业纲领。它对员工的行为以及企业的行为均进行了规范,走在了国内企业行为规范的前列。它对于当时企业文化热的出现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海尔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同时提供及时的服务,使企业形象从同类企业中凸现出来。随后,海尔开始有意识地梳理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断加以更新。联想也是以文化管理企业的典型,柳传志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在企业管理中传颂一时,具有共同思想的联想人,在市场上跑马圈地、开疆拓土,成就了联想20年的辉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及机械、石油、纺织等产业文化业协会相继成立,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咨询服务和理论指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机械工业部率先在行业中推出了以“提炼行业精神和塑造行业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了行业文化高潮。企业文化建设从地区上也由东向西渐次推开,其中,上海、深圳、青岛、浙江等地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早,探索力度较大。2003年8月,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民营企业以一种整体推进的态势,提升了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形象。

  2005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将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国资委的文件及一系列推进活动,直接促进和带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的大发展。

  现在在国企和其他不同所有制企业中,不少已初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和丰富了社区文化和社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的软肋,一是普遍缺乏对企业文化本质即“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理解与认识。有些企业急功近利,企图立竿见影。二是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改革深入进行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改革深入进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正因如此,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往往没有同时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配套建设,导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进常常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理想。三是文化的悬空与虚化,繁琐的表达相悖的制度安排使其脱离自己的初始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和谐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实现转型成为必要。中国企业文化也要解放思想,需要深化研究和实践,不满足于表象的东西,应该深化、扩展到跟企业相关的领域里去,不断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