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平均现在好了,现在平均一天平均下来,我指这方面的信,一天也就收到市里面的这信,一天平均我,现在少多了,现在一天也就是一两封。”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给这些制度起了个名字,叫保姆式服务,事实上,合肥市这个“保姆”做得远不只这些,这家企业叫万润食品,今年年底建成后,可带动上万农户增收,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最早起家就是在合肥,但因为当时的环境不尽人意,后来整体搬迁到了南京,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他们又回到了合肥。
合肥万润食品有限公司外协经理司新华:“你在土地投资,或者这个基本建设投资,这个各方面投资,他都还给你补助,这个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司新华说,就拿环保投入来说,只要通过环保验收,可行性报告等费用可以由政府报销。
合肥万润食品有限公司外协经理司新华:“不是钱的钱的问题,企业要投这么大,你要几百万,几百万不要也那么个问题,我们的集团公司也,资金不是太缺,关键这个政府服务很好。”
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推出的创新服务之一,在合肥,政府对37项省及省以上单位收费项目打包,统一买单。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它更大的一个好处是什么,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内部讲这37个收费,你就要盖37个戳,这要盖多少天,你再快也得盖多少天,现在就一张单子就OK了,反正我来给你买单,就一张单子一秒钟就OK了。”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告诉记者,以今年为例,由政府买单的这37项收费总共支出是一亿多元,但他们经过计算,这笔开支的投入产出比是一比五,甚至更高。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那么我们算下来每个企业大概提前两个月可以进行投产,提前两个月进行开工,那么看起来呢我们财政付出了一笔钱,实际上总的算下来的话,我们付出的钱大概1:5,1:8的回报的,因为企业两个,提前两个月投产,带来的税收,带来的就业,带来的社会效应,消费的社会效应还是很大的。”
合肥市城市环境建设上的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新路
这几年合肥招商引资一直在进行三级跳,2005年是200亿,2006年是330多亿,2007年达到570亿,而今年上半年就高达420多亿,并且第一次出现了劳务用工输入大于输出的历史性转变,这个基础并不雄厚的城市,能否承受企业、资金、劳动力如此快速地聚集?合肥市在城市环境建设上,摸索了出一条四两拨千斤的新路。
姚佐峰是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三年前他被调到外地,最近刚回到合肥,姚佐峰说,在这几年中,合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佐峰:“应该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信心了,因为当地的各方面都在变化嘛,如果企业的话,也会趁势而上吧,加大佳通的投资,佳通下一步的话,也正在做一个100亿工业研究规划。”
姚佐峰说出的也是大多数合肥人的感受,合肥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合肥市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桥梁90座,三年来合肥累计投入26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这些钱是从哪来的?
合肥市市长吴存荣:“你比如说我刚来当市长的时候,那么政府拿一千万都拿不出来的,就国有企业一千万都找不到的,我天天为钱犯愁,后来想这么大一个是政府没有这个,后来就问有的同志财政部门,我们政府到底欠多少债财务部门也说不清,因为它多头管理。”
吴存荣说,和许多中西部城市一样,合肥原来在建设资金使用上多头管理,建设、交通、水务等各自为战,2006年初,市里直接用于城市道路建设资金不到一亿元,面对这种状况,合肥市把分散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合并,成立了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对资金统一使用。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武好:“那么以它为载体,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本,包括金融资本,来共同用于合肥大建设,那这几年总的投入会接近260个亿,我们政府接近一半,社会资本接近一半,就极大地改善了合肥市的交通。”
李武好,经济学博士,合肥市财政局局长,合肥市建投集团的负责人,李武好说,在这近260个亿投入中,政府只拿了一半,其它的都是社会资本投入,那么这些社会资本是通过什么方式撬动的。
李武好:“假定一条道路,你比如说假定要20亿的投资,那么我可能政府,我是分十年去投资的话,我一年投资两个亿,也就是说我今年拿两个亿出来,那么我这一条道路就能建起来,因为我政府这个通过今后的这个产销收入,我每年安排两个亿给你这个社会资本,所以这个社会资本,既保证了这个收益,那么我也保证了基础性投资,能够适度超前,一次性给它解决完。”
李武好说,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带动财政增长,最终反哺城市建设,政府要做的就是推动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建投集团在组建之初,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之后完全是市场化操作,一座高架桥叫金寨路,是合肥市有史以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总投资超过10个亿,按往常的建设方式,合肥市根本无力承担,建投集团把这个项目打包后,与金融部门直接对接。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晓健:“应该说整个的这个项目的运营和这个项目周期的管理,让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我们认为这个贷款的还本付息是有保障的。”
如今,金寨高架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合肥的交通状况,利用这种模式,合肥市最多的时候有44条道路同时开工,所有的断头路全部打通,日立建机的张榜树告诉记者,原来从他们公司到市内要半小时,如今路通好后只需要十分钟,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他们正计划四年后产量增长到三万台。
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张榜树:“因为我们达到30000台这么一个生产力的话,你想是一个什么概念的话,现在就是说12000台是75个亿,但是说30000台的话,现在翻三倍,也就是达到200个亿。”
合肥市提供的数字显示,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企业共入库税收10.06亿,预计今年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可实现16.78亿,同比增长66.8%,农行安徽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晓健说,现在来看,金寨路项目的经营完全正常,并且这种建设模式还有效地控制了形象工程。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汪晓健:“因为你整个的债务水平是透明的,是公布了,那么你的偿还的,偿还资金来源必须要有一定保障,否则你就会超过合理的负债水平。”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武好说,2006年,城投集团还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丰富融资手段,提升融资能力,现在合肥市财政的债务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合肥市财政局局长李武好:“那么合肥市财政2004年刚过100亿,2007年过200亿,2008年有可能过300亿,那么明年是过400亿这样子,所以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良性循环。”
合肥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通过人大立法对种种改革措施进行规范,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它的可持续性。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包括我们实际上有很多就是和谐社会里面这个公平正义的理念,招投标就要营造一个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的这样一个环境,包括土地也是,像合肥市的土地出让都是这样,你不用认识书记,不用认识市长,没有什么有形、无形的壁垒,你就凭你的实力你去竞争,这样恰恰反而是对全体投资者的最大的公平,我觉得公平才是最好,最根本的投资环境。”
搜索关键词:全球新兴市场
从合肥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无论是从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的产业转移,还是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的国际化产业转移,一批新的经济板块都在这种作用力下,迅速崛起。今天我们就再来搜索一下,看看国际上还有哪些新兴市场同样面临着产业格局调整的机遇。
虽然,越南正在经受一场金融风波的考验,但越南的加工制造业对欧美、日韩等地企业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不少纺织、服装、玩具企业都看中了越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当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信息产业也崭露头角,日本就有七家信息系统公司与越南联合合资建立了软件公司,着手开发企业内部管理软件。
除越南外,一些对成本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也有向印度、捷克、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加速转移的势头。像大众、丰田等国际汽车厂商,就纷纷加快了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建整车厂的速度。而面对新的产业升级调整的机遇,这些新兴市场也是大开国门,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比如泰国政府为将泰国打造成为“亚洲底特律”,就在承接汽车产业转移方面提供了种种优惠。像要求优待外资,废除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的限制,降低关税等等。
半小时观察:公平才是最好最基本的投资环境
正像我们搜索中发现的那样,随着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周边一些新兴市场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越来越与我们形成竞争之势。但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倒退回去,继续走成本竞争、低价血拼的老路,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把优势继续留在自己手里?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选择投资地点的时候,也是这样。劳动力、土地这些有形的账企业肯定会算的一清二楚,但很多无形的账,它们心里也很明白。投资环境、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制度创新,这些要素可能比简单地降低税费和地价更能吸引企业的眼球。老实说,招商引资对无论哪一个地方,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靠什么来打动企业,靠什么把企业变成地方经济的发动机?很多时候这也是最让政府头疼的问题。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公平才是最好最根本的投资环境,而合肥经济发展的亮点正是想方设法把地方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成长目标捆绑在一起,为企业创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良性空间,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