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并购不一定能让发起并购一方获益,因为这些行为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并购方的管理层容易过于自信。但日本的情况独特,它们都记得自己在泡沫时代的失败。”
趁着全球信贷危机和经济减速导致资产价格持续下跌,手头资金宽裕的日本公司正在扩大其海外收购。
据彭博社统计,日本企业今年迄今为止完成的海外收购,金额达到486亿美元,比去年全年的254亿美元高出91%。这一海外收购额在全球前10大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且与美国和英国企业因次贷危机而大幅收缩海外收购形成了对照。
由于借贷融资成本上升,今年迄今为止,美国市场的并购、收购额比去年同期下降67%,英国市场也同比下降66%。
日企现金宽裕
本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正使日本步入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时代之后最大的收购“狂欢”。当年,日本人挥金如土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加利福尼亚圆石滩高尔夫球场等豪举曾经令世界瞠目结舌。
伦敦JO汉布洛资本管理公司负责投资日本股市的基金经理斯科特·麦克格拉什安说:“圆石滩这样的标志性资产,很明显是发疯了的交易。而现在,它们(日本企业)买的是能增加其赢利的东西。日本公司进行海外收购的好时机来到了。”
据彭博社统计,日本上市公司手头的现金总额相当于其资产总额的11%,其比例在全球10大资产市场中仅次于中国。
麦克格拉什安说,他正在密切观察日本第三大制药商——第一三共公司。该公司6月份表示将以46亿美元收购印度最大的制药商——兰伯西实验室公司以来,股价已经上升11%。这笔交易已于本月11日完成。
制药及食品业最踊跃
日本野村证券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岩泽圣一郎表示,日本制药企业资产中的现金比例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而食品生产商面临日益萎缩的本国市场,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厂商对海外收购较为积极。
3月31日的数据显示,日本最大的制药商武田药品公司手头有155亿美元的现金及证券,超过其总资产的一半。该公司4月份表示,将以88亿美元收购美国千禧制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这是日本制药企业发起的最大一宗海外收购。
麒麟控股公司在过去两年中斥资30亿美元用于亚洲范围内的收购。这家日本最大的饮料生产商已经表示,2010年前,它还将进行价值约30亿美元的收购。本月25日,麒麟公司宣布将以6.75亿澳元(约合5.8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的牛奶制品和果汁生产商酪农公司(Dairy Farmers),这巩固了麒麟公司日本最大鲜奶销售商的地位。
麒麟近年来也在中国收购了大连大雪、杭州千岛湖等啤酒公司的部分股份。上海华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古林恒雄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日企在中国主要是收购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的股份,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至于赚钱多少、盈利高低,那是另一回事。”
谨记泡沫时代教训
1989年,日本三菱地所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洛克菲勒中心的14幢办公大楼,但在7年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三菱地所用以向本国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大幅贬值,加之对洛克菲勒中心经营不善,最终只能将其以约为当初一半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公司。
而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高尔夫金童熊取谷稔1990年以8.41亿美元买下圆石滩高尔夫球场后不到2年,就因自己的公司破产,被迫以不到2/3的价格把这个顶级高尔夫球场卖给了洛杉矶奥运会的经营者尤伯罗斯发起的一家私募基金。
不过,近年来日本公司的海外收购要成功得多。东芝公司2006年买下美国核反应堆设计商西屋电气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西屋电气的盈利同比上升了5倍,对东芝因半导体业务下滑而出现的整体亏损起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2007年,日本烟草公司以147亿美元买下英国烟草商加拉赫集团(Gallaher Group),这是日本企业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日本烟草公司称,自己今年的海外总利润有望比去年上升10%,而由于本国烟民数量下降,其同期国内利润将下跌15%。
岩泽表示:“一般来说,并购和收购并不一定能让发起并购、收购的一方获益,因为这些行为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并购方的管理层容易过于自信,因而花出太多的钱。但日本的情况独特,它们(日企)都记得自己在泡沫时代的失败,因此不会自我膨胀,对有价值的交易也格外谨慎。”
古林恒雄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如今日企在海外的收购是其全球化的一部分,与泡沫经济时代偏于投机性的挥金如土已经完全不同。
他说,就华钟公司服务的日本客户而言,这些日企在收购前都进行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属于有的放矢,而且同它们的主业密切相关,因此其收购的企业,赢利前景往往不错。至于这类收购的风险,他说,主要是世界经济整体环境的变化。殷赅